胸闷烦躁失眠汗多,我用一方,治好了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有趣的案例故事。

刘女士,50岁。已绝经一年。

她什么问题呢?就是动不动烘热汗出,说不定什么时候,全身上下就热一下子,紧接着开始出汗。整个人跟着烦躁不安,胸胁部位胀闷不舒。

平时呢,记性差,很多事儿转身就忘,夜里睡觉也很不好,早醒多梦。

眼看身体每况日下,已经开始影响到了她的生活,所以她开始投中医治疗。

刻诊,患者舌红少苔,脉象弦细而数。仔细询问,她平时还动不动心悸,食欲也不好。

了解到这些以后,书方一首。但见——

生地、当归、枸杞子、北沙参、麦冬、川楝子、白芍、地骨皮、碧桃干、麻黄根、酸枣仁、浮小麦、炙甘草、大枣。

所有这些,水煎服,一共开7剂。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用。

结果如何?患者复诊的时候表示,药后汗出和烦躁减轻,睡眠改善。但是,胃口还是不好。

这时候,原方加谷芽和麦芽。

患者三诊时表示,从前的症状得到了很好控制,基本不再发作了。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

现在,我们就来探讨这背后的道理。

有句古话说得好,女人,就是水做的。

肝肾之阴,是女人一辈子的财富,是她们的立身根本。到了更年期前后,由于肝肾阴虚,很多女子体内阴津不足。这个时候,体内就有虚热。虚热炎上,则面部烘热。虚热迫汗外出,则自汗、盗汗。

虚热扰心神,所以患者烦躁失眠、心悸。肾藏志。肾阴不足,不能藏志,故而健忘。肝经走胁肋部位。肝肾阴虚,肝经经气不利,所以患者胸胁胀满不适。

你看看,这些就是患者病情的来龙去脉。关键因素,就是肝肾阴虚。

这个时候怎么办?就得滋补肝肾之阴,然后清虚热、敛汗。

方中,碧桃干、麻黄根,都敛汗。酸枣仁,养心安神的同时,还是敛汗。浮小麦,可以止汗,清虚热。地骨皮,则是用于清虚热的。

接下来,生地、枸杞子补肝肾之阴。当归补肝血。沙参和麦冬滋补肺阴。

最后,还加了一个可以疏肝气、清肝热的川楝子。

于是,方子与患者的症状一拍即合,效果也才令人满意。诚然,我用此方,也治好了很多的更年期妇女,但中医讲究辩证论治,每个人体质不同,方子和药量也不一样,大家切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yae.com/gycd/132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