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5817680.html
一、这些中草药搭配吃,效用翻番
人参+莲子:补中益气、
党参+大枣:补脾益气
西洋参+甘草:补益心气
黄芪+白术:补气健脾
甘草+大枣:养心安神
白术+猪肚:补气健脾
当归+黄芪:益气补血
当归+川芎:活血化瘀
白芍+当归:养血柔肝
升麻+柴胡:升举阳气
阿胶+蜂蜜:滋阴润燥
何首乌+乌鸡:补血乌发
桑葚+枸杞子:滋阴补肾
鹿茸+熟地黄:益精补血
淫羊藿+肉苁蓉:补肾壮阳
杜仲+续断:补益肝肾
肉苁蓉+枸杞子:补益肝肾
冬虫夏草+乌鸡:补血滋阴
女贞子+决明子:清养头目
麦冬+山药:益气补脾
石斛+北沙参:滋阴润燥
山药+扁豆:补脾止泻
黄精+党参:补益脾气
天冬+川贝母:润肺清热
天冬+麦冬:滋养肺肾
丹参+三七:活血化瘀
三七+山楂:行气化瘀
益母草+丹参:活血调经
红花+桃仁:活血通经
月季花+川芎:疏肝解郁
柴胡+川芎:疏肝解郁
川芎+草乌:治寒湿疼痛
青皮+陈皮:疏肝理气
茯苓+山药:健脾利湿
桑叶+菊花:疏散风热
藿香+佩兰:清暑祛湿
葛根+山楂:清热降脂
薄荷+防风:祛风止痒
板蓝根+金银花:清热解毒
槐花+胖大海:清火润喉
黄连+黄芩:清热泻火止呕
夏枯草+枸杞子:清肝明目
菊花+决明子:清热明目
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
芦根+茅根:清肺胃热
麻子仁+瓜蒌:润肠通便
决明子+荷叶:润肠通便
川贝母+梨:滋阴润肺
枇杷叶+白茅根:清热生津
苦杏仁+紫苏子:宣肺止咳
白果+莲子:收涩止带
神曲+山楂:消食开胃
砂仁+寇仁:健脾化湿
鸡内金+芡实:涩精止遗
谷芽+麦芽:消食开胃
枳实+白术:消食强胃
柏子仁+枣仁:养心安神
香附+柴胡:疏肝理气
羌活+独活:祛除风湿
龙胆草+柴胡:疏肝利湿
荔枝核+橘皮:顺气消胀
荔枝核+橘核:消疝气
附子+肉桂:温补肾阳
乳香+没药:理气止痛
泽泻+猪苓:利水消肿
天麻+钩藤:平肝熄风
车前草+玉米须:利水消肿
罗汉果+麦冬:清咽润喉
黄芪+党参:健脾益气
麦冬+沙参:润肺生津
牡蛎+龙骨:固脱
芡实+金樱子:固精
禹余粮+赤石脂:涩肠
丝瓜络+桑枝:活络
石决明+牡蛎:潜阳
旋复花+代赭石:降气
甘松+山奈:止胃气痛
海藻+昆布:消痰核
荆三棱+蓬莪术:消癥瘕痞块
白茯苓+赤苓:利水
甘遂+芫花:逐水
常山+草果:截疟
桃仁+红花:破瘀
蒲黄+五灵脂:祛瘀
乳香+没药:理气散瘀止痛
苏梗+藿梗:理脾胃气
砂仁+寇仁:健脾化湿
二、药物配对口决
1、防风得羌活则治诸风,苍术得羌活则止诸痛。
2、柴胡得黄芩则寒,附子得干姜则热。
3、羌活得川芎则止头痛,川芎得天麻则止头眩。
4、干姜得天花粉则治消渴。
5、香薷得白扁豆则消暑。
6、黄芩得连翘则解毒。
7、桑白皮得苏子则止喘,杏仁得五味子则止嗽。
8、丁香得柿蒂、干姜则止呃,干姜得半夏则止呕。
9、半夏得姜汁则回痰,贝母得瓜蒌则开结痰。
10、桔梗得升麻则开提血气。
11、枳实得黄连则能消心下痞,枳壳得桔梗则能使胸中宽。
12、知母、黄柏得山栀子则降火,豆鼓得山栀则懊浓。
13、白术得黄芩则安胎。
14、陈皮得白术则补脾。
15、人参得五味、麦冬则生肾水。
16、附得苍术则开郁结。
17、草果得山楂则消肉食,神曲得麦芽则能消食。
18、乌梅得干葛则消酒。
19、砂仁得枳壳则宽中。
20、木香得姜汁则散气,乌梅得香附则顺气。
21、芍药得甘草则治腹痛,吴茱萸得良姜则亦止腹痛。
22、乳香得没药则止诸痛,芥子得青皮则治胁痛。
23、黄芪得附子则补阳,知母、黄柏得当归则补阴。
24、当归得生地则生血,姜汁得京墨则止血,红花得当归则治血,归尾得桃仁则破血。
25、大黄得芒硝则润下。
26、泽泻得猪苓则能利水渗泻,得白术则能收湿。
27、紫苏配黄连得竹茹则能止呕吐。
28、木香得槟榔则治后重。
三、治病有主药,口决要记牢
治病一定有主药,不用主药便是错。
1、以下一药为君
火结必要用大黄,枳壳枳实紧跟着。
寒结必要用巴豆,三棱莪术紧跟着。
实结必要用山甲,蝎子蜈蚣紧跟着。
调气必要用木香,摈榔元胡紧跟着。
透坚必要用牙皂,细辛辛夷紧跟着。
破血必要用桃仁,红花赤芍紧跟着。
脾胀必要用干漆,火麻郁仁紧跟着,
暖胃必要用硫黄,丹参玉竹紧跟着。
腰疼必要用杜仲,续断艾叶紧跟着。
陷下必要用洋参,三生(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狗脊紧跟着。
去虫必要用榧子,芜荑使君紧跟着。
顺气必要用香附,乌药腹毛紧跟着。
通淋必要用斑螫,川漆萆薢紧跟着。
清心必要用黄连,连翘栀子紧跟着。
老痰必要用砒霜,雄黄绿豆紧跟着。
助脾必要用马前,虎骨猴骨紧跟着。
定痛必要用良姜,宿砂益智紧跟着。
治疥必要用斑(斑螫)麻(麻黄),大枫蓖麻紧跟着,
治疮必要用神灯,艾绒乳(乳香)没(没药)紧跟着。
治疔必要用蒜灸,乌金(乌金膏,巴豆炒黑研细,用水调涂患处,以膏药贴之。)菊花(内服甘菊汤,方见卷四疔疮门)紧跟着。
治邪必要用铜(自然铜)砂(避阳砂),良姜葛根紧跟着。
补气必要用党参,炙芪白术紧跟着。
补血必要用芎归,生地酒芍紧跟着。
补阴必要用熟地,山药萸肉紧跟着。
补火必要用肉桂,干姜附子紧跟着。
滋阴必要用黄柏,知母丹皮紧跟着。
2、以下两药为君
麻黄杏仁疗寒嗽,芥子半夏紧跟着。
款冬紫菀疗虚嗽,百合五味紧跟着。
川乌草乌疗风痹,桂枝灵仙紧跟着。
黑姜吴萸疗翻胃,丁香胡椒紧跟着。
苍术麻黄疗风寒,羌活独活紧跟着。
川贝蒌霜疗火痰,苏子菔子紧跟着。
乌梅五倍疗虚脱,龙骨牡蛎紧跟着。
乌贼诃子疗带下,阿胶肉果(肉豆寇)紧跟着。
条参云苓疗阴虚,骨皮枸杞紧跟着。
霍香杷叶疗逆气,赤石滑石紧跟着。
芫花大戟疗水肿,牵牛防已紧跟着。
瓜萎天冬疗结胸,川贝川朴紧跟着。
苦参赤苓疗湿痒,蛇床白芷紧跟着。
槐花地榆疗崩漏。荆芥秦艽紧跟着。
前胡元参疗头风,薄荷柴胡紧跟着。
白附天麻疗风痰,僵蚕郁金紧跟着。
桔梗豆根疗喉风,牛子射干紧跟着。
三七莲子疗诸血,黄芩童便紧跟着。
黄芪(用生)防风疗自汗,枣仁麦皮紧跟着。
芦荟胡连疗阴热,泽泻车前紧跟着。
小茴川椒疗肾气,宿砂故纸紧跟着。
菖蒲柏仁疗心疾,茯神远志紧跟着。
葶苈桑皮疗肺喘,礞石朱砂紧跟着。
石膏知母疗热渴,香薷糯米紧跟着。
川楝茴香疗疝气,芦巴巴戟紧跟着。
升麻柴胡疗气陷,干葛潞党紧跟着。
扁豆薏苡疗泄泻,猪苓木通紧跟着。
土硷红糖疗菸毒(洋烟),大黄芒硝紧跟着。
此皆治病之大略,小小蒙医有捉摸。
四、可以治病的食物
一)、粮食类
1、粳米就是人们食用的大米,性味甘,平。具有健脾养胃的功效,适用于胃肠不和,脾气不足,面色倦怠,萎黄不泽者食用。
2、糯米又名江米,元米,其质柔粘,性味甘,平。具有温中健脾,补中益气之功效,适宜于脾胃虚寒,面色萎黄或苍白者食用。
3、粟米又名小米,性味甘,咸,微寒。具有滋养肾气,健脾胃,清虚热之功效。适宜面色潮红,或脂溢性皮炎、黄褐斑患者食用。、
4、秫米又名黄米。性味甘,微寒。具有补肝肾,健脾胃,疗疮解毒之功效。适宜于体弱多病,面生疔疮者食用。
5、玉蜀黍又称玉米、包米、包谷,性味甘、平。具有调和脾胃,降脂减肥的功效,适宜于肥胖者或患眼脸黄瘤、脂溢性皮炎者食用。
6、荞麦又名花麦、三角麦。性味甘、平。具有清热解毒,调理胃肠之功效,适宜于面生暗疮、须疮、油风、白屑风及酒糟鼻者食用。
7、黑豆又名乌豆。性味甘、平。具有清热解表,滋养健脾之功效,适宜于体弱、产后,身面浮肿者食用。
8、黄豆性甘,平。具有清热解毒,调理肠胃之功效。适宜于胃中积热,面生暗疮、酒糟鼻者食用。
9、大麦性味甘、咸,凉。具有健脾、和胃调中之功效。《食物本草》谓其“补虚劣,壮血脉,益颜色。----久食,食人肥白滑肌肤”。
10、黑芝麻性味甘,平,具有补益肝肾之功效。《玉楸药解》谓其“疗皮燥发枯,肉减乳少,医一切疮疡,败毒清肿”。
11、扁豆又名南豆,性味甘平,具有健脾和胃,淡渗利湿之功效,适宜于脾虚湿盛、口周皮炎、唇风、血管神经性水肿者食用。
二)、蔬菜类
1、茄子 性味甘、凉,具有补益五脏、活血化瘀之功效。《食经》谓其“主充皮肤”,适宜于五脏虚劳、皮肤无华、苍老黝黑者食用。
2、芹菜 性味甘、温,具有健脾益胃,固肾止血之功效。适宜于面色萎黄、皮肤干燥、牙龈出血者食用。
3、白菜 性味甘,平,寒。具有通利肠胃,疗疮解毒之功
效。适宜于面生疮疡或染发者过敏,面部浮肿,小便不利者食用。
4、韭菜 性味甘,温。具有健脾胃,温肾阳之功效。适宜于久病体虚,腰酸肢冷,面色晦暗或易生冻疮者食用。
5、卷心菜 性味甘,平。具有健脾补益,生肌润肤之功效,适宜于皮肤干枯,少白头者食用。
6、藕 性味甘,寒。具有健脾开胃,清热生津之功效。《名医别录》谓其“主热渴,散血,生肌”。适宜于面部消瘦,口干口渴,面生黑斑者食用。
7、麻菇 性味甘、凉,具有益肠胃,补气血之功效。适宜于久病体弱、消化不良、面色萎黄者食用。
8、胡萝卜 性味甘,平。具有清热解毒,补中安脏之功效。适宜于皮肤干燥粗糙,或患毛发苔藓,黑头粉刺,角化型湿疹者食用。
9、菠菜 性味甘,寒。具有清肠胃,活血生血之功效。适宜面色苍白或萎黄,肠胃积热或酒毒外发面部酒疹者食用。
10、木耳 性味甘,平。具有利五脏,补气血之功效,适宜于五脏虚弱,气血不足,面色无华,毛发不泽者食用。
三)、鱼肉类
1、猪肉 性味甘、咸、平,微寒。具有滋养脏腑,补中益气之功效。《随息居饮食谱》谓其“补肾阴,充胃汁,滋肝阴,润肌肤。”适宜于体弱消瘦,面黄色暗者食用。
2、牛肉 性味甘,平。具有健脾养胃,强骨壮精之功效。适宜于腰膝酸软,面色发黑者服用。
3、羊肉 性味甘,温热。具有补虚祛寒,调补气血之功效。适宜于产后体虚,面色苍白,或面生黄褐斑者食用。
4、狗肉 性味甘、咸、酸、温。其有安五脏,暖腰膝,益肾壮阳的功效。适宜于体虚不足,骨蒸潮热,颧红面赤者食用。
5、鸡肉 性味甘,温,平。具有补气养血之功效。适用于产后气血不足,面色无华者食用。
6、鸭肉 性味甘,凉,具有清肺解毒、滋阴养血之功效。适宜于肺肾阴虚、面生黄褐斑者、皮肤干瘪者食用。
7、鹅肉 性味甘,平。具有补益五脏的功能。适宜于体虚气虚,面色苍白,额头自汗,面部怠者食用。
8、兔肉 性味甘,寒。具有补益气,滋阴凉血之功效。适宜于阴虚有热,面色潮红者食用。
9、鹌鹑肉 性味甘,平。具有补中益气,淡渗利湿的功效,适宜于体弱多病,营养不良,面色无华,或面部浮肿者食用。
10、鳝鱼 性味甘,温。具有补脾益气,除湿理血之功效。适宜于气血不足,或产后失血,面色无华,晦暗不泽者食用。
11、鲫鱼 性味甘,温。具有和中补虚,温中健脾之效。适宜于中气不足,气血虚弱,面色晦暗,眼脸下垂,皱纹较多者食用。
12、鳖 又名团鱼,性味咸、寒。具有滋补肝肾,生精补髓之功效。适宜于未老先衰,少白发,皱纹多,面色黑者食用。
13、龟性味甘,酸,温。具有滋阴补肾,除湿理血之功效。适用于面色晦暗或慢性湿疹、皮炎者食用。
14、海参性味甘,咸,微寒。具有补肾益精,除湿利尿之功效。适用于精血不足,面色无华,毛发枯槁,爪甲不荣者食用。
15、燕窝性味甘,淡、平。具有补益气血,养阴清肺之效。适宜于久病虚劳,面无光泽者食用。有良好的驻颜美容作用。
四)、瓜果类
1、荸荠 性味甘,微寒,滑。具有清热生津,补中益气之功效。适宜于中气不足,口渴喜饮,面色无华,颜面虚浮者食用。
2、菱角 性味甘,凉。具有清署解热,益气健脾之功效。适宜于脾气不足,面色萎黄,或署热熏蒸,面生红痱或疖肿者食用。
3、栗子 性味甘,温,具有补脾肾,厚肠胃之功效。适宜于未老先衰,面无光泽,皱纹多者食用。
4、樱桃 性味酸,甘,温涩。具有止渴生津,调中益颜之功效,适宜于少女皮肤保健或皮肤光泽不足者食用。
5、枇杷 性味甘,酸,平。具有清理肺胃之功效,适宜于面生痤疮,鼻生酒糟者食用。
6、荔枝 性味甘,酸、涩,平。具有补脾益肝之功效。适宜于脾气不足、肝血气虚、面色无华或黄褐斑由之而生者食用。
7、无花果 性味甘,平。具有调理肠胃,杀虫驱蛔之功效。适宜于胃肠不和,面生虫斑,或面部患湿疹皮炎者食用。
8、苹果 性味酸,甘,平,具有补心益气,宜肺健脾之功效。适宜于心气不足,面无红润,口唇色淡或面色晦暗,干燥脱屑者食用。
9、胡桃肉 性味甘,温。具有润肺益肾,通经脉之功效。《食疗本草》谓其“通经脉、黑须发,常服骨肉细腻光滑”。适宜于面部消瘦,皱纹多,面色黑者食用。
10、龙眼肉 性味甘,平。具有养心安神,滋阴养血之功效,适宜于体弱多病,失眠多梦,眼眶发黑,面色无华者食用。
11、大枣 性味甘,平。具有健脾益气,养血生津之功效,适宜于身体虚弱,气血不足或产后血虚,面色无华者食用。
12、甜瓜 性味甘,寒。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之功效。适宜于毒热内盛,面生疖肿,须疮,黄水疮者食用。
13、桃 性味甘,酸,微温,微毒,具有活血化淤之功效。适宜于气血漩阻,面色紫暗,口唇紫绀,或面生蜘蛛痣,毛细血管扩张者食用。
14、梨 性味甘,微酸,寒。具有清心润肺之功效。适宜于肺热面赤,眼目赤痛,皮肤干涩者食用。
15、桔子 性味甘,酸,平,温。含有大量维生素C,具有止渴生津,通利小便之功效。适宜于面部干涩,口干口渴或面部虚浮者食用。
五)、调味类
1、食盐 性味咸、平、微凉、具有催吐利水,泄热软坚之功效。能引药入肾经。为药膳中常用的调味品。
2、醋 性味酸、温,具有滋养阴液,消食健胃之功效。可引药入肝经。
3、酱油 性味咸、寒,具有解毒除烦之功效。可引药入肾经,同时对面部疔疮、烫伤、虫咬皮炎有一定治疗作用。
4、豆豉 性味苦、寒,具有解表清热、透疹解毒之功效,能引药入心经。对于面部浮肿,脂溢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有治疗作用。
5、姜 性味辛、温、具有发表散寒,健胃增食之功效。适用于是胃中冷痛,面色苍白者食用。有引药入肺、胃经之功效。
6、小茴香 性味辛、温、具有理气止痛,调中下气之功效。适宜于下焦虚寒,腹中冷痛,面色苍白或青紫者食用。
7、胡椒 性味辛、大温、具有健胃温中、助火散寒之功效,适宜于心腹冷痛、胃寒冷痛、宿食不消,面色苍白或青紫者食用。
六)、饮料类
1、牛奶 性味甘、平。具有滋润五脏荣养血脉之功效。《日华本草》谓其“养心肺、解毒热、润皮肤”本品适宜于各类人员皮肤保健。但个别过敏性皮炎不宜饮用。
2、羊奶 性味甘、温。具有补益肺肾,益气填精之功效。适宜于体弱多病,面色苍白者饮用。
3、米酒 性味甘、苦、辛、温。具有通利血脉,散寒开胃之功效。《本草拾遗》谓其“通血脉、厚肠胃、润皮肤”,少饮本品可使面色红润。
4、茶 性味苦、甘、凉。具有清心涤热,凉肝泄火之功效,适宜于心肝火旺,面红目赤,或口渴心烦,面生疮疡者饮用
人间值得,赶快来养生吧!
健康,是一种责任!任何时候都握在你的手里!
养生,更多的是需要自律,关爱自己,与自己的身体好好相处。
找医院,找医生,找理疗馆,找健康教练,找养生专家,都不如自己了解自己!不懂不用担心,更多精彩的养生内容、健康咨询,不一样的中医知识,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