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治白癜风疗效更显著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a/281439/
阡陌纵横,鸡犬相闻,千年沉淀,三江汇流。走吧,去寻访这座千年古镇,去看她迷人的风景,感受她浓浓的乡愁,聆听她悠悠岁月里的“童话”故事。
从渠城出发,车行约40分钟,一路蜿蜒,便来到位于渠县北部的三汇镇。
从北宋仁宗景佑年间到21世纪的今天,三汇镇在历史的长河中已流经了多个春秋。
千年时光的沉淀,使这里孕育出了独特的民俗传统文化、码头文化、建筑文化、地方饮食文化,光阴流转,这些文化至今仍鲜活地留存在三汇人的慢生活中,皆有缘可考、有景可寻。
“三月十八亭子会、邀邀约约赶三汇”,三汇彩亭会历史悠久。源于汉代,形成于清初,盛于清朝中后期至民国年间,是三汇镇承袭了三百多年的民俗节会。
三汇彩亭会,以抬彩亭祭拜“三圣娘娘”为主线,伴有舞龙、耍狮、踩高跷、拉旱船等多种民间艺术表演。
时至今日,三汇彩亭已发展成为祈福巡游、文艺汇演、旅游推介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地方特色民俗节日,它不仅是一场盛大的庆典,更是一场文化的饕餮盛宴。
每每有彩亭表演,整个渠县必定是万人空巷,人流如潮,渠县——三汇乡愁的具象化,便是如此。
古镇三汇依山而建,依水而生,是三条江交汇处的码头城市。巴河、州河在这里汇集注入渠江,三江交汇,便是“三汇”的出处。
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三汇镇成为了渠县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重镇,素有“小重庆”、“小香港”的美称,在过去交通不发达的时候,这三汇码头便是三汇和外界交流沟通的要道,因此也就造就了三汇悠远的码头文化。
达州市级非遗——渠江号子,便是三汇镇码头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从前,渠江船工从来不行“哑巴船”,从投入工作开始直到停船靠岸,每一劳动过程,皆要呼唱号子,用以鼓舞干劲、抒发疲劳。
时光流转,光阴变迁,如今,我们成为了大人模样,三汇码头也不再年轻,透过那一叶叶沧桑客船,透过那被渠江水反复拍打的江岸,仍旧能看到老三汇依稀透出的或威严、或雅致的风格和韵味,仍旧能回忆起那些古老尘封的记忆片段。
“上出丹霜,作两河中流之砥柱;下临翠浪,注千载层出之文澜”,翻开每个三汇人的相册,相信都会找到一张以白塔为背景的照片,而每个来到三汇的游人,大部分也都会选择在巍巍白塔前拍照留念。
三汇白塔通高4.9米,是目前川东地区现存古塔中最高者,是一座十三层楼阁式砖、石塔,塔雄踞江岸石矶上,临江傲涛,形如巨人手擎银色宝剑,遥指长空,塔顶檐飞角,风铃高悬,铜铃迎风而响,清脆悠扬。
无论塔的体量、结构,还是工艺,白塔都堪称川东古塔中的精品,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它以百年不变的身姿矗立在三汇大地之上,是三汇人心中永恒的记忆。
一方水土,一方民情,一道美食,一缕牵挂,要论渠县哪个乡镇的美食最出名、最有特色,古镇三汇当仁不让。
绝大部分人来到渠县,第一站便是“打卡”三汇水八块,水八块以鸡肉为主体,以红油为辅料,吃起来辣甜脆香嫩,回味韵长是渠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渠县每家每户逢年过节的一道必备凉菜。
三汇心肺汤圆在每年除夕夜、元宵节都会准时出现在三汇人的餐桌之上,它以糯米粉制皮,以猪心肺、腊肉腊豆腐或者鲜肉加小葱为馅,吃起来温热绵密,软糯Q弹,在一众咸口的汤圆中脱颖而出,是最能让三汇人感受到家的温暖的美食。
三汇锅盔是三汇以至于整个渠县不折不扣的大众化小吃,烤好的锅盔外焦里嫩、松软适宜,趁热一口咬下去,外皮酥脆、入口化渣、满嘴溢香,每一口都散发着浓浓的麦香和盐香,让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
三汇人的匠心,不仅体现在三汇白塔上,达州市级非遗:三汇特醋传统酿造技艺,也是有力的证明,它以糯米、麦麸、谷糠,为主要原料,配上谷芽、大麦、绿豆和多味中药,经过40多道工序制作而成,既可调味食用,让菜品上色生香,又可辅之药效,杀菌解毒、软化血管,是来渠宾客的首选伴手礼。
彩亭、码头、号子、白塔、美食......这一件件三汇乡愁的载体,在今天仍在持续焕发光彩,向世人诉说这里的光阴故事,三汇还有更多的惊艳,等你来探索。
创建天府旅游名县渠县的美,不是目之所及的浮光掠影,而是旷古悠远、震撼心灵的时光音韵。
去賨人谷听风,听一个部落兴衰起落的娓娓诉说;掬一捧城坝遗址汉井的水,照映出古賨国都年的影影绰绰;去土溪镇观渠县汉阙,读一本石质《汉书》穿越年不向时间低头的强倔;国家级非遗三汇彩亭会从00年前走来,哪一次不引得万人空巷、惊叹连连;蜚声海内外的国家级非遗渠县刘氏竹编,那是匠心跳跃在指尖的舞蹈。回过神来,徜徉于宁静隐逸的渠县拾光小筑,或走进熙来攘往、飞扬着潮玩和潮流光波的賨人里商业街,恍若梦回!不用掐手,去尝尝麻辣鲜香的三汇水八块,香脆酥爽的涌兴卢板鸭,或者软嫩爽滑的古今香丸子,让您的舌尖真实地告诉您,这就是值得您来的:
#阙里賨都忘忧渠县#来源:文旅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