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欧洲开中医诊所的朋友,其先生日前不慎感染新冠病毒,我们以中医药治疗,已痊愈。以下是这位朋友总结的治疗经过(文义不改,文字有所调整):
患者:Z先生40岁居住地:Stockholm患者平时在家办公,偶尔一周有一次外出购物。4月22日晚上外出中餐馆取外卖,天气比较冷(下雪),没穿好衣服受凉。4月23日中午出现头痛,轻微恶寒。傍晚外出接家属,再次受凉,当晚T37.4°C,予小柴胡茶包口服。4月24日上午T37.9°C,伴有恶寒,轻微汗出,予桂枝汤服用,中午体温升高至39.6°C,口服布洛芬,口服半小时后大汗淋漓,热退,头痛,恶寒减轻。6小时后体温又升高至39-40°C,继续口服布洛芬。后每隔6小时药效过后,继续发热至39°C。4月25日改用麻杏石膏甘草汤+小柴胡汤服用,莲花清瘟胶囊、克拉霉素口服,发热无改善,仍反复高热。4月26日上午电话预约v?rdcetral(社康中心)就诊,被告知所有门诊目前不看发热病人,怀疑新冠,让自行在家隔离,发热时口服Alvedon(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1.0Qid退热,目前西医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治疗新冠,大量喝水,如果出现呼吸困难,打电话救护车送急诊治疗。早上症状:反复高烧,发热时头痛,恶寒,小便稍尿不畅,求助杨怀新主任,杨主任视频看诊后,建议停用所有西药、中成药,只服用中药,处方:柴胡45黄芩9西洋参15天花粉15黄芪15羌活15独活15僵蚕(打碎)9姜黄9石膏24蔓荆子15白茅根剂(26/4)上午家属外出取中药,嘱患者用热水行呼吸熏蒸,患者病愈心切,熏蒸过久且距离太近,约20分钟后出现一过性头晕,伴胸口疼痛。患者揣测水蒸气太烫,蒸伤了肺部,当时出现悲观、恐惧情绪,且体温也升到39°C,遂叫救护车,救护车护士到后测SPO%、HR次/分、T39.6°C,予口服1.0Alevdon,建议呆家里。考虑心率太快,在家属及患者的强烈要求下去急诊做相关检查。下午5点到急诊,查新冠、血常规、急诊生化。检查结果:新冠阳性。下午5点-夜里3点多,在急诊期间体温升高1次至39°C,护士予1.0Alvedon退烧,其它未做任何处理。夜里3点多见到医生,说目前情况,建议呆在家里,除了退烧药对症处理,其它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治疗。患者凌晨4点多从急诊回家。患者当晚带中药到急诊,约八点左右第一次口服中药。急诊是中央空调,患者在急诊期间一直处于很冷的环境。4月27日上午仍反复高热,最高39.3°C,SPO%HR次/分,发热时头痛,恶寒,寒战,咽痛,胸骨后不适,胁下疼痛,温度升高时轻微咳嗽,舌淡,苔薄白,大便日解1次,软,量中,杨主任再次强调停用退热药(由于患者发热时难受,还是没法停用退热药。),并调整处方:柴胡30羌活18蔓荆子9西洋参9五味子9石膏18知母6杏仁9苏叶9(陈皮9淡豆豉15)前胡9芦根15僵蚕9菖蒲9半夏9射干92剂(27~28/4)4月28日,患者仍反复高烧,时头部迷糊,咽痛,体温39°C时出现咳嗽较频,白天吃了2次退热药。纳可,大便日解1次。16:00杨主任视频仍强调要停用退烧药。当晚20:30开始出现发热,38°C,21:°C,患者自觉发热时没有头痛,无寒战,觉身热,能忍受,没有服用Alevdon退烧药,只服用中药,但咳嗽频发,23:00体温由39.4°C降至39°C,咳嗽不能平卧睡觉,SPO%,半夜3点多开始咳嗽频发稍缓解,可听喘促声明显,T38.1°C,SPO%HR次/分。4月29日T38.1-37°C,SPO-94%HR次/分。患者精神疲倦,动或者说话时容易出现吸气咳嗽,胃胀,大便解1次,量不多,胃口减少,自觉头部迷糊,持续小汗出。舌淡,苔薄。杨主任视频看诊中药处方:炙麻黄9杏仁9薏苡仁15甘草9葶苈子15僵蚕9茯苓24葛根15黄芩9大腹皮15射干9前胡9芦根15瓜蒌皮15钩藤15(后下)苏子剂(29/4)4月30日,患者昨晚咳嗽明显减轻,偶尔吸气性咳嗽,无咯痰,微汗,咽干,无发热,无口苦,无口干,无胸闷,无腹胀,头稍迷糊,大便解1次,量多,软,纳眠可。舌淡,舌根稍黄腻。T36.4°CSPO%HR84次/分。杨主任视频看诊中药处方:僵蚕9射干12天花粉15枇杷叶9菊花9钩藤15法半夏9橘红9葶苈子15玄参15瓜蒌皮15苏子92剂(30/4~1/5)5月1日,患者疲倦,无发热,咳嗽明显好转,偶有咳嗽,咳嗽余5%左右,无咯痰,咽干,恶心感,微微汗出,大便日1次,量中,软。舌淡,舌根稍黄腻,余苔薄。T36.5°CSPO%HR87次/分。中药同前+少量生姜汁。5月2日,患者精神可,无发热,基本无咳嗽,极少偶咳一下,微汗,自觉后脑及后背及双肩发凉,无咽干,无口干,无咽痛,胃口可,未进肉类,眠可,大便日1次,量中,软,大便微黄。T36.4°CSPO%HR76次。舌淡,舌根稍黄腻。杨主任视频看诊中药处方:西洋参9太子参15麦冬9浮小麦30炙甘草9僵蚕9杏仁9前胡9半夏9薏苡仁30竹叶9橘红9白薇6(知母6)神曲15麦芽剂(2/5-4/5)5月3日、4日,患者精神可,微汗,自诉后脑及后背稍有微凉,无发热,无恶寒,无咳嗽,无口干,无咽干,大便日1次,量中,软,小便微黄。纳眠可。T36.2°CSPO%HR67次/分。治疗同前。5月5日,患者精神尚可,稍疲倦,无发热,无微汗,无后脑及后背发凉,无咳嗽,无咽干,无口干,纳可(较发病前,稍差一点点),眠可,二便调。舌淡,舌根稍黄腻。T36.3°CSPO%HR70次/分。杨主任视频看诊中药处方:西洋参9太子参15麦冬9石斛9炙甘草9杏仁9法半夏9橘红9薏苡仁30竹叶9藿香9神曲15山楂15谷芽15麦芽15粳米一把4剂(5/5-9/5)5月6日、7日,患者精神可,无发热,无微汗,无后脑及后背发凉,无咳嗽,无咽干,无口干,纳眠可,二便调。舌淡,舌根稍黄腻。T36.3°CSPO%HR70次/分。治疗同前。5月10日,起居正常,恢复工作。按:
新冠在全球流行已一年多了,在抗疫一线的同道分享了大量的经验,本例患者病情不算重,治疗过程也顺利。初诊时患者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并发热后反复使用退热药,反复大汗出,所以辨为表寒郁热,气津受损,开了第一诊和第二诊处方,服后恶寒除,头痛身痛缓解,持续微汗出,体温渐恢复正常,基本符合辨证思路,达到治疗预期。二诊后咳嗽又起,特别是出现平卧则作咳,较剧烈,坐起明显减轻,无痰,口不渴,食欲差,伴腹胀,考虑新冠感染易致肺炎及呼吸衰竭,忧其可能饮邪郁肺闭肺,出现呼吸困难,所以开了第三个方子,患者咳嗽迅速缓解,腹胀亦除。之后患者仍持续微汗出,后头肩背发凉,微咳嗽,则敛一敛卫气,养一养气阴,化一化痰湿,开出了后两张方子。本病例的几点思考:
1、患者一年多以来很少外出,短时间的外出就患病,新冠病毒传染性确实强,但患者家人近身照顾,密切接触,至今无任何不适,所以发病与否和各人体质也密切相关。2、发病前有两次感寒史,发病后去急诊,急诊空调很冷,患者形容象在冰库,盖了三条毯子还冷,这是第三次感寒,外寒在发病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3、发热是外感病的主要症状,是身体抵抗外邪的反应,是人体重要的保护机制,有前辈把发热分为“抗温”和“亢温”,抗温指中等发热,指38度至39度左右,亢温指高热,特别是40度以上的发热。抗温有利于抗邪,应该保护支持,而亢温时正气消耗过大,正邪交争过剧,不利于抗邪,应调节。所以亢温时应根据中医辩证,合理使用药物,使表里通和,升降有序,抑过激之气血,补过耗之气阴,让亢温转为抗温,再逐渐降至正常,这样才易邪去正安,退热平稳且不易反弹。而西药退热药药效强,强行发汗,很快使温度降至正常,跨越了抗温这个阶段,邪未尽去,所以经常药效一过,发热又起,如此反复,正气消耗,邪气留恋,易生它变。这是使用退热药的缺点,而恰当使用中药可以避免,这也是中医药的优势之一。至于具体如何使亢温变为抗温,中医传统的伤寒温病学说已作了大量论述,这里不可能尽言,只是强调这个意识,使其贯穿于治疗始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