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眉县小分队“走进耕三兴农场感受劳动者风采讲好眉县故事”采风作品NO.4)
竹林寻香
文/孟亚红
我喜欢翠竹,我所见到有竹子的地方,无非是乡村田园人家的屋前,或是园林景区,而今见到的这一丛丛竹林,是在一处农场的院子。
这里南邻秦岭,草木葱茏,远眺周围,庄稼层叠环布,一副诗画田园的景致,很是惬意!
“返璞归真”一个让人内心归于宁静的词语,由知名书法家张弛先生书写于石照壁上。照壁两侧翠竹掩映,我不由自主走近照壁,留影一张。“返璞归真”一个意义深远的词,足见主人的志向追求!
一、梦想之花香自坚守
这里曾是眉县小法仪羊仓堡村东干渠附近的荒草河滩。
这处荒滩,年来了一对夫妇,将自己的梦想植根于这里。开荒、栽树、种竹、盖房、养殖。年注册农场名为“耕三兴家庭农场”。人生的梦想从这里一步一个脚印,缓缓前行!
他们在这片一百三十多亩的荒地里,用勤劳的双手从最初的养牛、培育菌菇开始,再到养殖黑猪至今,创造着新的生活。
女主人肖俊芳,干练、勤劳、质朴,给周围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的农场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小芳农场”,家庭农场被周边的人耳熟能详!
男主人陈福育,自从承包河滩的荒地以来,苦心经营,潜心学习,不断改善饲养饲料,提升质量,拓宽销售渠道。目前养殖面积达二十五亩。
风雨几载,他们既是夫妻,又是同事,更是困难之处,彼此坚持的动力!
老陈的创业,从养牛开始,经历了资金不足、合作商失信、价格滑落等等困难。在人生的紧要关头,夫唱妇随,调整心态,调整方案,重新筹集资金,再一次把眼光放在菌类的培育上。好的时机,好的市场,让老陈的菌类销售有所收获。收获的动力,让他再次转向养殖。这一次不是牛,而是消费市场紧缺的黑猪。新的商机,新的启航,在食品安全成为人们追求的重要指标之一的当今,老陈果断采用自己新的理念和饲养方式,尝试着养殖黑猪。
他养殖的黑猪出槽时间长,至少达到十一个月,饲料加入中药药渣粉末,让草本植物的作用调节黑猪体内循环,改善体质,增强肉质。树林散养黑猪回归传统自然方式。野菜,菌类,河水都将是黑猪天然的食物和营养。
耕种的菜地,也常常是“黑猪王子”的美餐。在如此待遇的树林里,“黑猪王子”们,追逐嬉闹,享受着阳光,草木的爱意,体格矫健!“它们就像待嫁的“闺女”,早已“名花”有主!
这样的养殖是一种自然与科学相结合的养殖理念和方式。销售必然是形式多样!远销省城!
这个世界,成功者都属于在正确的路上,有魄力坚持下去的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年他们的农场被评为“陕西省示范家庭农场”。而今这里已是周边市、县众人知晓的黑猪养殖基地。寻香而来的人络绎不绝!
二、肉质之鲜,香自天然
说猪论肉,让人想起苏东坡《猪肉颂》有云:“净洗铛,少煮水,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足见当时猪肉的天然鲜美!
有名的黄州东坡肉,传遍大江南北!做法流传至今,演化出像红烧肉之类类似的更多佳品。无人不晓的东坡肉对肉质非常讲究,而今小芳农场散养的黑猪肉,可以说是周边首选的食材原料。
今天来到“黑猪王子”的领地,必然要品尝一下“黑猪王子”的鲜肉了!
老陈夫妇好客,提前将精选的黑猪五花肉加以自制的调料文火慢炖,压成花肉,切片装盘。
我的思绪里闪过一幅画面,老陈劳作归来,小芳嫂子一盘东坡肉,一盘凉花肉上桌,在他无数次享用的过程中,细细品味肉质,继而调整喂养方法和食料营养品类的搭配。让这些“黑王子”享受了天堂般的待遇!舒适宽大的活动空间,豆渣、麸皮、玉米、草糠、野菜等多元化的饲料调整,加以红糖和花椒,增加肉质的劲道口感和风味。再辅以麦芽、山楂、白扁豆、神曲、莱菔子等开胃健脾的中药渣,提高消化和吸收。清凉的树林中土肥质好,天然菌类生长旺盛,满足了微量元素的补充。地丁草、蒲公英、车前草、马齿苋,益母草随处可见,这些天然抗菌消炎草,被啃食后,提高了免疫力,生长健壮!
餐桌上的美食,不仅是安全的,更是鲜香的!望着眼前这盘出自“黑王子”之躯的花肉,惬意地夹上一片,闻香入口,肥瘦皆有,肥而不腻,柔润劲道,肉味回归小时候的味道!此时此刻,小芳嫂子功夫绝佳像面条一样长的凉鱼上桌,满足了大家荤素搭配,博得大家的夸赞!
餐桌上的美食,不在于有多么复杂和讲究的做法,而在于保持了食材最初的鲜香。老陈在返璞归真的这条创业路上,亲力亲为,尽善尽美,丰富了人们的需求!
三、书卷之气,香自好学
在我来这里的路上,我在想,农场的院子,应该是有一些动物形象的雕刻或喷绘宣传画,或者一些花草摆盆,断然没有与竹子联系起来。然而一进院落,一片翠竹映入眼帘,引领着我的视线继续向前,院中大瓦房檐一排红灯,青青苔痕上阶绿,小桌香茶竹林边,花香鸟鸣精神爽!简单院落,纯朴乡音,字画入室,清茶一盏!老陈的生活充实而清雅!
老陈一直喜爱读书,书中有他想汲取的技术。无论去哪里,他都会带一些书,空闲时看一看。在创业最艰难的岁月里,也没有放弃读书。一些书籍给他带来了技术指导,一些书籍给他了励志箴言……
书香染胸怀,博爱心中藏。老陈几十年来在这片他热爱的土地上践行着返璞归真的追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河滩渐渐地一片生机勃勃……多年前一位孤寡老人隔三差五常来此吃饭,一吃就是数载,直到老人离世而去。老陈不愿提及往事,这是我们从众人口中得知的往事之一。他觉得,这些都微乎其微,也是他应该做的。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两者仿似不可兼得的情形,将成为千年的过往。而今的老陈,食而有肉,业成自足;居而有竹,自律修身!美食饱腹,怡情雅致!此乃人生苦尽甘来的生活馈赠之福!正如他的名字“福育”,用他的理念孕育舌尖上的口福,用他的行为将幸福传递给他人和社会……
老陈一心创业钻研,常常顾不上打理自己的衣食住行。他衣着朴素,布鞋舒适。风趣幽默,虚怀若谷,虽年近花甲,心态阳光,令人赞叹!
曾经好多人建议老陈把院落重新修整,以便接待远方慕名而来的客商和零散需求的高端客户。然而老陈的生命里,那些创业一波三折的艰辛时刻提醒他,要把钱用在刀刃上!他依然保持着小院的乡村田园风格,保持本色,难能可贵!
竹林清风来,茶香、果香、酒香、肉香,香满院落!
交杯换盏处,笑语、赞语、谦语、寄语,语润真情!
此情此景,大家内心的敬意溢于言表……
我的脑海浮现出刘禹锡的《陋室铭》……某一处情怀似曾相似……
这也许就是老陈的境界……
作者简介:
孟亚红,陕西眉县人,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诗词学会会员、眉县作家协会会员、眉县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教师报》、《陕西农村报》、《诗歌周刊》、《眉县文化》等刊物,部分作品省市获奖。
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
简介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成立于年,是由市民政局批准,市文联主管,全市杂文散文作家自愿结合的社会团体,目前汇聚了全市各县(区)、各部门多名会员。协会先后成功举办了“红光杯”、“电气化杯”等10多次征文,出版了《德之呼唤》《宝鸡揽胜》(风光篇)《宝鸡揽胜》(名胜篇)《宝鸡记忆》《宝鸡市杂文散文荟萃》《点赞宝鸡人》《宝鸡生态美》等书籍,合作编辑出版了《美丽西山》《印象千阳》《印象扶风》《太白之光》等纪实散文专著,影响深远。
《宝鸡散文家》
编辑管理团队
主编:吴万哲副主编:刘鉴肖吉萍胡云朝赵莉渭编辑:杨烨琼魏爱云刘小会张瑞敏谭思娟种娇本期责编:杨烨琼投稿须知:
1、投稿以散文为主,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本平台对所采用稿件保留修改权(若不同意请注明),文责自负。信件标题为“作者+体裁+题目+字数”;作品内容粘贴在“信件书写区”,整篇文档和个人照片以附件形式发送到指定邮箱。文后附上详细通联(邮编、地址、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