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家庭聚会,朋友来往,一不小心就“吃多了、伤食了”。而在朱丹溪所著《格致余记》感慨于开篇即是“饮食色欲箴序”:“传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予每思之,男女之欲,所关甚大;饮食之欲,于身尤切。世之沦胥陷溺于其中者,盖不少矣!苟志于道,必先于此究心焉。因作饮食、色欲二箴,以示弟侄,并告诸同志云……”
病分外感内伤。内伤之因,饮食所伤、色欲所伤实为两大主因。和至盛世,饮食已非单纯解饥止渴,更是一种生活中的享受。加之“食补”盛行,过食、偏食自也不免。对应今日临证,小儿病、老年病,“因纵口味”者并不在少数。伤食,作为常见病因之一,似乎在临床上并未得到医者的足够重视。治疗伤食,我们最先想到的方剂是保和丸。其出自《丹溪心法》。《丹溪心法》:“保和丸:治一切食积。山楂六两,神曲二两,半夏、茯苓各三两,陈皮、连翘、萝卜子各一两。上为末,炊饼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远白汤下。”
“治一切食积。”那么,时下临床上,小儿有食积所致之发热、咳嗽、厌食、腹痛、腹泻;老人与食积有关的肥胖、腹大、头晕、便秘,以及痛风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等,似乎有很多使用本方的机会。治疗很多小儿病、老年病,处方之前两味药每每用焦山楂、炒莱菔子,或用焦山楂、鸡内金,实针对“伤食”,取保和丸法。
保和丸实由三组药组成。
第一组药是消食药:山楂、神曲、莱菔子。吴昆在《医方考》中指出:“山楂甘而酸,酸胜甘,故能去肥甘之积;神曲甘而腐,腐胜焦,故能化炮炙之腻;卜子辛而苦,苦下气,故能下面物之滞……”汪昂在《医方集解》中指出:“山楂酸温收缩之性,能消油腻腥膻之食;神曲辛温蒸窨之物,能消酒食陈腐之积;卜子辛甘下气而制面……”两位医家都提到了方中每味消食药都有其偏性。临证时,伤食患者也并非肥甘、炮炙、面物等等必需俱伤。那么,我们在用方时,也并非山楂、神曲、莱菔子必需三药并用,可以随证并用,也可以随证取其一、二,还可以根据药物偏性和所伤之物及其兼夹证,随宜取用炒谷芽、炒麦芽、炒槟榔等消食之品。当然,方中也不一定需依原方山楂为君,量最大。
第二组药是二陈汤去甘草。二陈汤具有和胃化痰之功。食积每致胃呆痰阻,故在消食化积的同时佐以化痰和胃。不用甘草,免其甘缓影响消导畅中之功。
第三组药是连翘。初学保和丸时,总也不能理解方中为何使用连翘。方书中多谓连翘清热,因食积易于化热,《医方集解》中所谓“积久必郁为热”。但食积并非积“久”,也不一定必然化热,临证治疗食积,也并不一定要加用清热药。也有学者认为,大剂的连翘有很好的止吐作用,这是保和丸中使用连翘的高明之处。但,食积证并非必然呕吐,方中连翘也并非使用大量。保和丸是为治疗食积所致的“积聚痞块”而设,非对“伤食”而设。“伤食”如何治?书中所出第一方:“伤食恶食者,胸中有物,宜导痰补脾,用二陈汤加白术、山楂、川芎、苍术服之。”方中没有用连翘。问题迎刃而解。保和丸中使用连翘,非为治疗“伤食”而设,而是为治疗食积所致的“积聚痞块”而设,因“痞坚之处,必有伏阳,”连翘所用,功在清热散结。那么,通常使用保和丸治疗食积,如无热象,连翘并非必用。如有热象,连翘可用,依证黄连、黄芩、栀子、瓜蒌等也可择宜而用。
保和丸是治疗食积证的代表方。食积证的临床表现,方书中多谓脘腹痞胀,甚则疼痛,纳呆厌食,吞酸嗳腐,呕吐酸馊,大便腐臭,舌苔厚腻,脉滑有力。临床上,如长期嗜食肥甘厚味,或发病前有过食,见有腑气失降一证,如再见舌苔厚腻(可厚,也可不厚),即可断为伤食,可考虑选用(或合用)保和丸加减。至于脉象,如伤食较甚,始可见脉滑有力。多数情况下使用保和丸,不必待其脉滑有力,常脉即可使用。若果真舌苔厚腻,脉滑有力,则单用保和丸似乎力有不及。(脾胃肺病科卢婷)
医院
请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