钁楀悕闈掑皯骞寸櫧鐧滈涓撳 http://m.39.net/pf/bdfyy/qsnbdf/
(欢迎转发与分享!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与引用)
“芒种”忙,麦上场!
三夏大忙,收麦种稻,连收带种,适时而作,最是一年红云当头时……
今年6月5日芒种(常年为4~7日),是24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75°时,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除青藏高原和黑龙江北部外,都能体验到夏天的炎热,但一般不是持续性的高温。常见的天气灾害有龙卷风、冰雹、大风、暴雨、干旱等。华南东南地区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芒种时节春天御寒的衣服不要过早地收藏起来,必要时还要穿着,以免受凉。
1、“芒种雨少气温涨,夏收夏种夏管忙,施肥灌水治病虫,丰收莫忘粮归仓。”(适用于江淮地区)
2、“芒种忙收又芒种,麦后玉米花生豆,若要轻巧好又快,抢收抢种靠机械”(适用于黄淮海地区)
3、“芒种雨少气温高,玉米间苗和定苗,糜谷荞麦抢墒种,稻田中耕勤除草。”(适用于江南华南地区)
4、“芒种前后种田忙,常遇干旱抢雨墒,春夏播栽有分别,间套复种绿色防。”(适用于西南地区)
5、“芒种雨少气温高,玉米追肥谷除草,洋芋初壅麦灌浆,苹果套袋药打好。”(适用于西北地区)
一、
芒种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鶪(jú)始鸣,三候反舌无声。此节气,小螳螂破卵而出;5天过后,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鸣叫;再过5天,反舌鸟与春夏喜欢鸣叫的众鸟不同,反而不鸣叫了。此节气常开的花有金银花、大叶黄杨、合欢、石榴、女贞和小叶女贞等。
芒种三候特征图
二、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夏季最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和法定节假日,有怀古人(屈原等)、吃粽子、赛龙舟等民俗。
●世界环境日:6月5日。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父亲节:每年6月的第3个星期天,是感恩父亲的节日。
●送花神:古时“送花神”是芒种时节最为盛大的活动。芒种时已是阳历六月,此时百花凋零,花神退位,民间举行祭祀花神的仪式,把二月十二花朝节上迎来的花神饯送归位,表达对花神的依依惜别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煮梅: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安苗:安苗是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芒种期间的饮食宜以清补为主。
●顾脾胃、少寒凉:夏季雨量增加,天气既热又潮湿,疲乏无力、睡眠不佳、胃口差、消化能力下降是许多孩子在芒种时节出现的不适表现,称为苦夏。中医认为,湿属阴邪,而脾喜燥恶湿,由于芒种比较闷热,故易湿困脾胃,如果孩子又贪吃冷饮,此时脾胃很容易“受伤”。过于寒凉易致孩子脾胃运化功能下降,而且寒凉的饮食会刺激胃黏膜,诱发胃肠出现痉挛、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所以此时应注意护理脾胃,宜适当增苦,避免过食寒凉食品。
●避免过多食肉,多吃谷菽菜果:元代医家朱丹溪主张“少食肉食,多食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告诫人们饮食“常宜轻淡甜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并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而孩子脾常不足,夏季由于天气闷热,消化能力有所下降,故芒种时节,饮食宜清淡、质软、好消化,不可过多摄入高热量食物,可适当吃些粳米、红米、红豆、绿豆、小麦、大麦、粟米、苡仁、扁豆等甘淡平补之物。饮食烹调和菜蔬炒制中也不宜添加过多食盐、食糖以及辛辣调料,以免影响食欲、消化。
●吃苦饮酸:一般苦味的食物具有清热解暑燥湿功效,所以芒种时节可以给孩子适当吃些苦味的食物,例如苦瓜、莲子、芥蓝、荞麦、生菜、苦菊等,正所谓“苦夏食苦夏不苦”。而酸味食物具有生津、敛汗的作用,由于孩子在夏季食欲不佳,又多汗,适当增加一些酸味的食物如乌梅、山楂、柠檬、葡萄、草莓、番茄之类的食物,有生津、止渴、开胃的作用。
●补钾防打盹:“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夏季气温升高,空气中湿度增加,体内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即“热蒸湿动”。闷热、潮湿的天气容易使孩子乏力、犯困,给孩子多吃些富含钾的食物,如荞麦、玉米、大豆、香蕉、甘蓝、莴苣、毛豆、苋菜等,可以起到缓解的作用。
三、
芒种前后,江淮地区处于大麦、油菜登场晒干与归仓交易期,小麦成熟收获期,粳稻秧苗期,棉花分枝至现蕾期,春玉米拔节长穗期,春花生团棵期至花针期,春甘薯发根期、春芝麻苗期,夏播作物播栽期,是一年中农事最繁忙的时期之一。
四、
◎夏收:油菜籽、大麦、蚕豌豆等收获晾晒,做到丰产丰收颗粒归仓。小麦蜡熟末期机械化抢收,注意天气预报,规避梅雨天气,防止穗上发芽和烂麦场。麦秸粉碎抛撒还田,切碎长度≤10厘米,抛撒不均匀率≤20%,留茬高度≤15厘米。适墒耕整,稻田需泡田1~2天,薄水深旋,沉实约3天待栽。
◎夏种:麦后夏玉米、夏大豆、夏花生、夏芝麻、夏甘薯、夏菜等及时抢早播种、移栽。结合麦秸耕整还田,亩施45%复合肥约25公斤及尿素5~8公斤或碳铵12~15公斤作基肥。①花生:种子包衣或毒死蜱微胶囊拌种,机旋耕起垄,垄宽、面宽、高为80厘米、55厘米、15厘米,机播或人工点播,播深3~5厘米,每垄2行,穴距16~17厘米,每亩~穴,播后及时机械喷药盖膜;②大豆:选种包衣,水溶0.5克钼酸铵拌匀1公斤种晾干,点播行距≥65厘米,机播行距≥60厘米,出苗前用乙草胺封闭除草;③玉米:种子处理,适当推迟播种(麦收后约10天)以避开麦田灰飞虱传播的粗缩病危害及开花期高温危害(>32℃高温杀雄,影响籽粒灌浆),板茬机条播、人工点播或精量机播,等行或大小行,播深3~5厘米,肥深≥15厘米,密植品种每亩~株,稀植品种每亩约株,播后镇压;④太湖地区及时耕、耙、泡、旋、平、沉可直播粳稻,基肥亩施45%复合肥30~40公斤,药剂浸种、催芽、露白(谷芽长约5毫米)后用带式精量直播机宽行条播,播前2天药剂除草,播后约7天(现青)灌跑马水,2叶期前确保田间湿润、一次全苗。
◎夏栽:杂交籼稻与夏甘薯始栽。5月中旬起,粳稻抛栽:①起秧前3~4天灌起身水(钵苗提前1天浇起身水);②移栽前2天亩施送嫁肥4~5公斤尿素/亩,防治灰飞虱,带药移栽;③亩点抛1.7万~2万穴,无水层抛栽,秧苗根球入土深2~3厘米;④栽后5~7天露田2次促扎根。粳稻机插:①带药移栽,薄水浅插;②亩栽1.7万~2万穴,5万~7万基本苗,每穴3~4苗;③露田扎根立苗,浅水勤灌,水深2~3厘米,及时露田通气,促进活棵。麦后棉及时播栽:①自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苗龄5~6叶时大小苗分开移栽;②板茬或地膜覆盖打洞移栽,洞深大于钵高1.5~2cm;③合理密植,杂交棉约株/亩、常规棉~株/亩;④施足基肥,亩用腐熟农家肥公斤、45%复合肥25~35公斤、氯化钾5~8公斤、硼肥和锌肥各1公斤,距棉根20厘米处开行条施;⑤栽后浇水,及时开挖好一套沟;⑥中耕培土促活棵壮苗;⑦及时防治盲蝽、蚜虫等。
◎夏管:粳稻抛栽或钵育秧的中大龄秧苗3.5叶前湿润管理,4叶后旱管,适当补水。移栽前喷送嫁肥,防治一代二化螟和灰飞虱,移栽前1天浇起身水。解决秧床低温冷害僵苗及青枯死苗的措施有:苗床培肥,适期播种,及时补水冲洗肥害。套栽棉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开沟施蕾肥,亩施45%复合肥10~15公斤、尿素5~7.5公斤,并适时化控、去除叶枝,注意抗旱排涝,防治病虫害。
◎春玉米:①大喇叭口期重施穗肥,开塘亩施碳铵40~50公斤或尿素15~20公斤;②亩用1.5%辛硫磷颗粒剂0.5~1公斤拌细土5公斤灌入心叶防治玉米螟;③中耕培土,耕深6~7厘米,培土高15厘米。
◎春花生:中耕松土,浇水追肥,防治蚜虫、蓟马、蛴螬、叶斑病等病虫害,遇旱灌水。
◎蔬菜:早春大棚蔬菜继续采收上市。部分田块开始拉秧,进入下茬作物播种或准备阶段。迟熟的豇豆、黄瓜、夏大白菜、夏花椰菜等开始播种育苗,可用遮阳网、防虫网等减轻高温、暴雨、病虫等危害。
五、
1、
mángzhòngmángzhòng,liánshōudàizhòng
PoplarbusyrapingsummrcropssuchaswhatandsowingautumncropssuchasricinGraininEarsason.
芒种的芒,指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收获;种指谷黍类、豆类等作物的播种。芒种谐音忙种,指农忙季节进入高潮。多适用于黄淮、江淮及江南地区的夏收夏种。芒种时节麦子成熟,是收割麦子的高峰时期,有“芒种到,无老少”之称,接茬要忙着播种秋熟作物。
麦类作物抢收
玉米机械抢播
水稻抢栽
2、
mángzhòngmàishàngchǎng,lóngkǒuduóliángmáng
PoplarbusyharvstingwhattoavoidlossscausdbyrainydaysinGraininEarsason.
“龙口”指降雨。由于成熟的小麦籽粒休眠期很短,小麦成熟收获期间遇连阴雨天气就可能出现穗上发芽、霉变发黑、收获时掉穗落粒等现象,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有时提前,小麦一旦成熟就要抢收抢晒,确保颗粒归仓,防止出现烂麦场(烂场雨)。类似农谚有“收麦如救火,龙口把粮夺”等。
小麦抢晒扬净
3、
mángzhòngqiánhòumàishāohuáng,hónghuāxiǎomàiliǎngtóumáng
SafflowrandwhatarbothradyforharvstinGraininEarsason.Sothpasantsarbusyharvstingnotonlywhatbutalsosafflowr.
黄淮地区芒种前后小麦、中草药红花同时成熟收获,既要忙着收割小麦,也要忙着收获红花。
红花收获
4、
sìyuèmángzhòngmàizàiqián,wǔyuèmángzhòngmàizàihòu
WhatmaturityisrlativlyarlirifthGraininEarDayisinLunarApril.WhatmaturityisrlativlylatrifthGraininEarDayisinLunarMay.
多适用于华北地区。由于农历与公历的差别,使得节气有时提前有时推后。农民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芒种这天处于农历四月时则节气提前,小麦成熟的时间相对较早;而芒种处于农历五月时则节气推后,小麦成熟的时间相对较迟。
小麦成熟收获
5、
mángzhòngmángmángzhòng,xiàzhìgǔhuáitāi
MilltsowninGraininEarsasonwillbatbootingstaginSummrSolsticsason.
怀胎,即孕穗。陕西、甘肃、宁夏等地谚语。指谷子如果拖到芒种还未播种的话,再种就不会长好了,所以要赶紧播种,等到夏至时节谷子就已经孕穗了。
谷子孕穗、抽穗
6、
mángzhòngmízijízhònggǔ
BothprosomilltandmilltarsownatGraininEarsason,butmilltndstobsownasarlyaspossibl.
糜子又称为稷米、粢米,生育期仅80~天就能成熟,是秋熟作物中最后播种的禾本科作物。华北地区如果遇到天旱无雨,其它作物误了节气时,多用它来弥补。谷子比糜子生长期长,生长后期有可能遭受冻害,因此要抓紧播种。
糜子播种
谷子播种
7、
mángzhòngxiàzhǒng,dàshǔshì
ThlatricissowninGraininEarsasonandtransplantdinGratHatsason.
莳,移植、栽种的意思,广东谚语。指芒种时可播种晚稻,大暑时移栽秧苗。广东地区早稻一般在3月上旬播种,“清明谷雨时,插田莫迟疑”,7月中旬收获;晚稻一般在6月下旬播种,11月中旬收获。类似农谚有“芒种边,好种籼,芒种过,好种糯(福建)”“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江西)”“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贵州)”“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四川、陕西)”等。
南方早籼稻播种(落谷)
南方早稻移栽
8、
mángzhòngchādshìgèbǎo,xiàzhìchādshìgēncǎo
RicsowninGraininEarsasoncanladtohighyild,whilricsowninSummrSolsticsasonladstograssinstadofgrain.
江苏农谚,指水稻早插秧才能壮苗高产。芒种时节插秧比较好,夏至插秧有点晚,水稻生育期缩短,不利于高产。一般江苏淮北地区水稻适期移栽临界期在6月20日至25日,苏中地区在6月15日至20日,苏南地区在6月10日至15日。
秧苗待嫁
水稻适期早插壮苗
水稻晚插弱苗
9、
guòlmángzhòng,bùkěqiángzhòng
CropscannotbsownaftrGraininEarsasonbcausgnrallythyisdifficultytomaturintim.
华北地区及山西等地,由于早霜来临早,从芒种至早霜来临只有天左右的时间,过了芒种再播种的作物一般很难正常成熟。
迟播不能正常抽穗成熟的水稻
六、
芒种后急雨骤冷宋·范成大梅霖倾泻九河翻①,百渎交流海面宽②。
良苦吴农田下湿③,年年披絮播秧寒。
①梅霖:梅雨。九河:古代黄河下游支脉的总称。②渎:河川、沟渠。③良苦:非常辛苦。吴:江苏吴县,诗人家乡。
芒种时节,梅雨倾盆而下,使得九河的水都快溢出,上百条河流汇集在一起,海面显得更加宽阔。辛苦的吴县农民去湿地里劳作,天气仍显寒冷,每年都是披着棉絮去插秧。
梅雨
范成大(—),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后又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孝宗初,知处洲。
乾道六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除中书舍人。淳熙五年(),拜参知政事,仅两月,被劾罢。晚年退居石湖,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卒,享年六十八岁,赠少师,追封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
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这首诗描写的是农民在芒种时节顶着梅雨插秧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贫苦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同情。芒种是指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芒”与“忙”同音,正是夏收夏种大忙季节。此时正值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黄梅季节。梅雨天气的特点是温度高,日照少,雨日多、雨量大,有时遇“急雨”也会伴有骤然低温,因此“吴农”“年年披絮插秧”。
粒粒皆辛苦,雨中插秧忙
梅雨指的是从我国江淮流域一直到日本南部每年初夏6~7月常常出现的一段降水量较大、降水次数频繁的连阴雨天气。因时值梅子黄熟而得名,又因此时温高、湿重、雨多,器物容易受潮生霉,故名霉雨。我国江淮地区常年一般在6月中旬入梅,7月中旬出梅,出梅后盛夏开始。梅雨时间长20~30天,雨量在~毫米之间,约占全年雨量的20%~30%。但年际变化很大,入梅迟早可相差40天,出梅日期可相差45天。历史上最长梅雨达60多天,也有些年份出现“空梅”而形成“梅子熟时日日晴”。梅雨时节,气温较高,雨量丰沛,十分有利于水稻、蔬菜、瓜果等多种作物的生长。但梅雨期湿度大,水汽附着招来霉菌滋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也带来了某些不便。
若梅雨异常,也会导致灾害发生。例如梅雨提前、持续高温多雨导致小麦来不及正常收获或脱粒贮藏,致使成熟小麦发生穗上发芽、发热霉变,影响产量和品质,这种现象称为烂麦场;若梅雨来势猛、强度大、范围广、时间长,便会引起洪涝致使农田受淹,铁路中断,工厂停产,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失;“空梅”则会造成持续性干旱。因此,梅雨地区要选用休眠期较长的红皮小麦并适期早播、在蜡熟末期抢天晴、抢雨隙,收、脱、运、晒、储一条龙作业,“龙口夺粮”。在梅雨到来之前,应清理好田间墒沟、疏浚城市下水道,对露天物资进行遮盖,抢修危漏房屋,躲避梅雨带给人类的灾害;而在迟梅年或空梅年,则要做好抗旱工作。
梅雨提前导致成熟待收的小麦穗上发芽
观刈麦①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
妇姑荷箪食③,童稚携壶浆④,
相随饷田去⑤,丁壮在南冈⑥。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⑦。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⑧,左臂悬敝筐⑨。
听其相顾言⑩,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⑾,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⑿。
吏禄三百石⒀,岁晏有余粮⒁,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①刈(yì):割。②覆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泛指麦地。③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荷箪(hèdān)食: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④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⑤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⑥丁壮:青壮年男子。南冈(gāng):地名。⑦但:只。惜:盼望。⑧秉(bǐng)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拿着。遗,遗失。⑨悬:挎着。敝(bì)筐:破篮子。⑩相顾言:互相看着诉说。⑾输:送达,引申为缴纳、献纳。⑿曾:一直、从来。事:从事。⒀石(dàn):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⒁岁晏(yàn):年底。晏,晚。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妇女担着用竹篮盛的饭,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水,前呼后拥给田里辛苦劳作的人送去饭食,割麦的男子正操劳在南冈。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受炎热的阳光烘烤。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希望夏日天再长一些。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左臂上挎着一个破筐。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因为缴租纳税卖尽家田,只好拾些麦穗填饱饥肠。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内心感到非常惭愧,整日也不能忘却。
人工割麦
人工运麦
现代化机械化收获小麦
现代城市居民收获劳动体验
白居易(—),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新郑(今河南新郑)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这是白居易诗中最早反映农民疾苦的一首诗。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农民的辛勤劳动和苦难生活场景。诗人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
前者虽然苦、虽然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而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朝不保夕,其中,“右手秉遗穗”“拾此充饥肠”也从侧面反映了穷苦农民粮食来之不易以及对粮食的万般珍惜,我们应该传承这种节约品质,珍爱每一粒粮食。诗的最后尤为难能可贵的把自己放进去和农民作对比,并充满真诚的羞愧之情。诗人作为统治阶级有这样自省的觉悟,反映出诗人深切同情农民、反对残酷的经济剥削的思想。这种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也是当今我们所推崇的,只有一切从群众出发,心中想着人民的疾苦,才能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诗中“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这两句很形象地描写了农民在艳阳下收割小麦时的辛苦。而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机械化收获成为普遍应用的技术,当代农民已经远离了面朝黄土、汗流浃背的时代。目前小麦、水稻联合收割机是早已成熟的技术,油菜收割机也得到了推广使用,玉米收获机、棉花采摘机械等发展也较快。
打麦宋·张舜民打麦打麦,彭彭魄魄①,
声在山南应山北。四月太阳出东北,
才离海峤麦尚青②,转到天心麦已熟。
鹖旦催人夜不眠③,竹鸡叫雨云如墨④。
大妇腰镰出,小妇具筐逐,
上垅先捋青⑤,下垅已成束。
田家以苦乃为乐,敢惮头枯面焦黑⑥!
贵人荐庙已尝新⑦,酒醴雍容会所亲⑧;
曲终厌饫劳童仆⑨,岂信田家未入唇!
尽将精好输公赋,次把升斗求市人。
麦秋正急又秧禾⑩,丰岁自少凶岁多,
田家辛苦可奈何!
将此打麦词,兼作插禾歌。
①彭彭魄魄:象声词,打麦的声音。②海峤(jiào):海中的山,指日出之处。③鹖(hé)旦:古籍中记载的鸟名,一说寒号虫。④竹鸡:鸟名,分布于江南,形比鹧鸪小,好啼,喜居竹林,故名。⑤捋(luō):用手握住抹下来。⑥敢惮(dàn):不怕。⑦荐庙:用新麦祭祖。⑧酒醴(lǐ):美酒。会所亲:和亲友聚会。⑨厌饫(yù):吃饱喝足之后的剩余。⑩秧禾:插秧。
打麦打麦,彭彭魄魄,声音发在山南,回声响在山北。四月里太阳从东北升起,刚爬上山尖,麦儿还青,转到中天,麦穗已黄熟。鹖旦不停地叫着,催着农民们早早起床;竹鸡又鸣起,报告大雨将来,乌云如墨。大妇带着镰刀出门,小妇背上筐子跟着。
上田垅先捋取青穗,下田垅麦已捆成束。田家以苦为乐,怕什么头发枯黄面容焦黑?达官贵人们祭祖后已经尝新,喝着酒大宴宾客。一曲奏罢吃饱喝足犒赏奴仆,怎能想到农民们一口也没吃着?他们把好麦都交了租赋,又把剩下的上市场去出售。正忙着收麦又要赶着插秧,毕竟丰年太少凶年太多,田家辛苦是无可奈何!献上我的打麦词,又当作一首插秧歌。
记忆中的打麦场
现代化晒场及烘干设施
张舜民(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
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张舜民的词作与苏轼风格相近,所以有的作品被人误为苏词。亦能自作山水。其文集今存《画墁集》,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及《丛书集成》本。
这首诗集中抒写了农民的终生劳苦。前十四句为上段,通过对收麦环境、劳动场面和农民心理的描写,充分反映了田家生计的艰辛。后十一句为下段,展望食麦,不耕者饱食却还有余,力耕者无食被迫售粮,形成强烈对比,流露出强烈的恤民情怀,及对不合理现实的愤懑。
小麦收割对季节性要求很高,一定要在收获适期内完成。俗语有“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及“麦要抢,稻要养”的说法,意指小麦应在蜡熟末期适期收获而不应推迟到完熟期,这样才能以最少的收获损失确保丰产丰收,且不影响下一季农作物播栽种植。如果麦收时碰到雨天将麦粒淋湿,极易发芽霉变,收成可能就此泡汤。在人力收割时期,小麦收割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高强度短时间完成收割,因此农户之间也常有互相合作收割打麦的情况。目前,我国小麦收割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小麦联合收割机已向中高端发展。与人工相比,联合收割机作业可降低粮食损失5~8%,我国一年可减少小麦因人工收获掉穗落粒损失60亿斤左右。联合收割机的广泛使用,大大加快了小麦的收割进度。据报道,年,我国共组织了55万台联合收割机投入小麦抢收,全国小麦机收率达92%。
插秧歌宋·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①,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②,雨从头上湿到胛③。
唤渠朝餐歇半霎④,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⑤,照管鹅儿与雏鸭。
①抛秧:古指插秧前,须将秧苗从秧畦拔出,捆成小捆,扔进稻田,叫做抛秧。②兜鍪(móu):古代打仗所用的头盔。蓑:即蓑衣,用草或棕制成,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甲:用金属或皮革制成的护身装备。③胛(jiǎ):肩胛骨。这里指肩膀。④渠:他,代词。朝餐:吃早饭。半霎:很短的时间。⑤莳:移栽植物。这里指插秧。未匝:指这块田里还没有栽插完毕。匝,满。
三夏时节插秧忙
农夫把成捆的秧苗抛到稻田里,农妇接着,小儿子忙着拔秧大儿子在插秧。斗笠就像头盔,蓑衣就像盔甲,大雨倾盆,从头顶淋到肩膀。老人喊他们来吃早饭歇一会,但他们只顾低着头弯着腰干活,无人应答。您瞧这刚插的稻苗尚未扎牢根,再说这块田还没插完(您把饭放这儿,我们呆会儿就吃),老人家您得赶紧去照看好那帮鸭鹅吧(它们要来到田里踩踏和啄食,可就糟了)!
拔秧与插秧
杨万里(—),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学家。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水(今江西吉安)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卒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他长期生活在农村,对民间疾苦和农家风俗有深刻了解,其诗作多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有同情农民之作。他一生作诗2万多首,是我国古代作诗最多的作家。现存余首。有《诚斋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
这首诗着力写雨中抢插稻秧,“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尤以“抛”字最妙,活画出秧束雨中飞舞的情态。只两句,便将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跃然纸上。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老人来叫他们吃早饭,让他们歇那么小小一会儿,农夫们却对田埂上的呼唤置若罔闻,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不如此,便写不出抢插的紧张程度。
“三夏”是夏收、夏种、夏管的简称,是一年中第一个“大忙”期,在稻麦两熟地区有“虎口抢粮”季之说。从每年5月中下旬开始,至6月中下旬结束。此时,上年秋季播下的麦子油菜成熟,需要抢时间收割,颗粒归仓;一年中种植面积最多、最重要的农作物水稻,需要不误农时培育壮秧并栽插到大田;栽插后稻田需要一种就管,追施返青肥、发棵肥,防病治虫除草,确保长成丰产架子。
诗中详细描写了我国水稻传统的人工手栽秧的劳作步骤,随着科技进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省工省力栽培成为必然需求。目前除人工手栽外,又涌现出机插秧、抛秧、直播稻、麦套稻等新型稻作方式。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机插秧以其省工省力省秧田、移栽效率高、适宜规模化经营和精确定量栽培等优势,正成为现代稻作的主体稻作方式。
诗中还提醒人们要照看好鸭鹅,防止踩踏和啄食秧苗。而现代农业为了产出优质的绿色、有机食品,减少化肥农药污染,提高稻田效益,一些地区的稻农和专家有意识地在稻田里放养鸭子,形成稻鸭共作技术。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共同生长的复合生态农业体系。
稻鸭共作
——————END——————
好书推荐
《图说二十四节气躬耕田园》
王龙俊郭文善等编著
定价:76元
内容简介
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图说二十四节气躬耕田园》是由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组织,王龙俊、郭文善等专家在创作出版江淮地区《农事实用旬历手册》和黄淮海、东北、江南华南、西南、西北等地区的“农事旬历指导手册”系列的基础上,历经多年编创汇总而成的精品新书。
本书将全国分成六大农区,跟随二十四节气的节奏,编撰节候节令与农时动态、看苗诊断与农事提醒、农谚农诗与文化传承等内容,并以图文并茂和小视频互动的形式呈现给读者。书的末尾附录了我国21种主要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特征诊断图文,以及9大作物的生产情况和农事月历简表,方便读者查看。
本书将“同一个节气,不同的农事”之科学与技术,普及到神州大地的千家万户。是一本全面反映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农事农艺、农村发展、农民生活、农耕文化的精美图册,值得拥有和收藏。
本书特色
一是展示。在介绍了节气的节候特征、节日农俗、节令美食之外,还着重描绘节气所对应的大田景物,即农作物生育动态。
二是指导。着眼于大田生产的看苗诊断,并进行节气农事提醒,兼顾农业防灾减灾和科普小常识等。
三是传承。系统梳理和汇总了与节气相呼应的农谚和农诗,去伪存真,去芜存精,并配图注释或译文,便于品味和赏读。
样张试读▼
定购本书,请联系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三农”出版中心,联系人:王天;联系-;18856592(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