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某某,女,39岁。年11月20日初诊。
主诉:手颤2月。
现病史:手颤2月,医院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辰下症见手颤,偶有急躁,身困,口干,胃胀,舌尖红苔白,脉弦。
处方: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12g黄芩12g姜半夏12g
党参12g黄芪20g夏枯草12g
黄药子6g石斛12g甘草5g
牡蛎30g(先煎)鳖甲18g(先煎)
×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40分钟分温服。
复诊(.11.27):药后手颤较前明显减轻,身困、口干较前减轻,仍觉胃胀,舌淡苔白,脉沉。拟前方加谷芽、麦芽各12g,陈皮12g,因患者家在外地,路途遥远,此方予28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12.25):药后偶有手颤,以情绪激动时为著,稍觉口干,易饥,舌淡苔白,脉沉。
处方: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12g黄芩12g姜半夏12g
党参12g黄芪20g夏枯草12g
黄药子6g石斛12g紫苏梗12g
鸡内金12g牡蛎30g(先煎)鳖甲18g(先煎)
×28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40分钟分温服。
四诊(.1.22):药后手颤、心慌已止,无明显急躁,易饥改善,稍觉身困,舌淡苔白,脉沉。甲状腺功能转常。守方再进28剂,以巩固疗效,并嘱药后再次复查甲状腺功能。半年后随访,手颤未再发作,诸症皆除,甲状腺功能正常。
按语:本案属中医“瘿病”范畴。瘿病是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基本临床特征,主要由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引起,并与体质有密切关系,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是本病基本病理。本案证属肝胆郁热,气阴两伤。患者乃青年女性,平素多情志不遂,肝气失于调达,气机郁滞,故见急躁;郁久化热,耗伤气阴,故见身困、口干;热极生风,风阳内动,故见手颤;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故见胃胀。舌尖红苔白,脉弦为肝胆郁热之象。
张师治以清肝利胆,兼益气养阴,方拟《伤寒论》之小柴胡汤加减。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解邪热,疏达经气,黄芩清泻邪热,二药合用,升清降浊,和解少阳,清少阳肝胆之邪热;姜半夏和胃降逆,兼能消痞化痰,《证类本草》谓其“能除瘤瘿气”;《神农本草经》谓夏枯草“散瘿结气”,《本草纲目》谓黄药子“凉血降火,消瘿解毒”,二药合用清热凉血解毒,化痰散结,为张师治瘿病常用药;牡蛎得海气结成,其味咸走血而软坚散,气微寒可除寒热邪气,鳖甲滋阴潜阳,软坚散结,二药合用,既可软坚散结,又能滋阴潜阳而止手颤,尤适宜于瘿病兼见手颤者;党参益气养阴,石斛滋阴清热、益胃生津,二药合用扶助正气以祛邪,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肝利胆,软坚散结,益气养阴之功。
二诊患者药后手颤等症缓解,仍觉胃胀不舒,于前方基础上加谷芽、麦芽、陈皮等健脾和胃之品。
三诊患者偶有手颤,稍觉口干,易饥,已无胃胀不适,拟前方去甘草、谷芽、麦芽、陈皮,加紫苏梗理气宽中;鸡内金健脾开胃并消化瘀积,可助夏枯草、牡蛎、黄药子等软坚散结,张锡纯谓之“不但能消脾胃之积,无论脏腑何处有积,鸡内金皆能消之”。
四诊时手颤已止,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守方巩固疗效,诸症悉除,疾病得痊。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分享此文的目的是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平台所涉及的方药切不可盲目引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