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暖微刊
^
柴火妞微刊第期
-------------------------------
﹁
过
年
喽
﹂
文图/淼淼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吃几天,马上就是二十三;
二十三,送灶爷;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炸丸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记得每年年关,家家户户“过油”,妈妈那天会炸丸子。我和妹妹就会围在灶火旁,一边看着妈妈捏丸子,一边把土灶旁的风箱拉的“呼呼”作响。
青萝卜跟鸡蛋面粉,花椒,淀粉,勾芡在黑瓦盆里团聚。玉骨冰肌的清亮,妈妈把它攥在手里。稍稍用力,一个个琉璃球圆圆润润的从妈妈手里露出头来。
这是萝卜丸子,另一盆是白生生的豆腐花椒绿豆粉的素丸子。
油花欢快的翻滚着个儿,妈妈把一个一个圆圆的小球球,顺着锅边溜到锅里,不一会就金黄的球球出锅了。金灿灿,香喷喷。我和妹妹口水过了胸脯,每人端一个小碗。妈妈铁笊篱一抓,冒着热气儿呢,就往我和妹妹碗里各自放一颗。二丫急的要命,鼓足了腮帮子使劲吹,一边吹吹,还没落凉,一边就一口咬上去,烫的小家伙一个劲儿的“吸溜,吸溜……"
现在想想,睡着都能笑出声儿来。
丸子出锅后,豆腐们也去游了一圈,上来都金光附体,各自鼓胀着,冒着油花,那豆腐真富裕。
几只麻雀,站在房檐下的电线上,跳两下,喳喳几声巴巴着眼望着。脑袋歪来歪去,都过年哇。丢一个过去,却惊的飞了散了,飞到半空忽又折回来。一脑袋撞上去,喳喳喳争做一团。
妈妈收了菜,每个花色挑了,一碗碗摆了去敬各路神仙。
北方叫辞灶,二十四日是“交年”,祭灶,来感谢一年里灶王爷照顾一家人的吃食周全的辛苦。灶王爷掌管着一家老小的伙食,真真儿的马虎不得。
炸过的各样儿吃食一一挑拣了,还要供糖。
老辈里用麦芽,谷芽熬糖,熬干了,关东糖。
为什么要请灶王爷吃关东糖呢?
《抱朴子*微旨》:“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原来灶王爷既是每一家的守护神,又是玉皇大帝的情报员----一个密探。大人小孩,难免在家说点儿错话,办点错事啊,灶王爷一天到晚的偷听,这谁受得了啊!
人们于是想出一个高招,塞他一嘴关东糖,叫他把牙粘住,让他开不了口,说不得人的坏话。
其实细细想来,灶王爷二十三四上天,,除夕才回来,要在天上待一个礼拜。一句话也不说,那玉皇大帝咋着也是个神仙头儿,能不觉得奇怪么?
更何况,那一桌子荤荤素素,好酒伺候着,让他“醉么咕咚”的,他还能打小报告哇?
二丫就是二丫,似乎早就参破了天机。
吃完了炸丸子。
二丫眨眨眼,我知道这家伙又有故事了。
果然,二丫拿了铁铲从炉膛的灰堆里扒拉出几个灰不溜秋的家伙来。红薯,白薯,这家伙,“啥时候埋伏的?鬼子眼皮底下,都埋了雷。”
妈妈没有供“关东糖”,大概觉得大白兔一样粘得住灶王爷的嘴。
十多颗大白兔奶糖供桌上放着,一颗没少。
二丫,口袋里掏出来的明明也是大白兔的身板儿。
“你,你---”
“嘘嘘,秘密。”
分明见她虔诚无比,跟在妈妈身后“三拜九叩”。
我问她,都跟灶王爷说了啥?
她“嘿嘿”一乐,吸了一把鼻涕:我跟灶王爷说,看看就行,别跟小孩儿抢东西吃-----
我,瞬间哑火。
嘴里真的给粘住了。
谁让她是二丫呢?
天井里,一如既往的打扫得干净整洁,一片大点的树叶也没有。洒过水的胡同,有一股泥尘的味道。干净的风里,家家户户的油花儿味道碰撞着,亲热着。
灶王爷上天了。
年,在天空里先团圆了。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妞妞说:炸的是丸子,滚腾的是团团圆圆的年。
……
淼淼作品
作品收藏
作者简介
淼淼:(柴火妞)青年画家,自由撰稿人。多年来,坚持用画笔描绘乡间四时草木,擅长水彩画、油画。坚持用安静的文字,记录生活细微的温暖。用从容淡笔,解读不一样的诗情和人生趣味。文画合一,文字风格婉约、温暖、明亮。若你懂,请静静听;若你懂,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