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儿时的记忆中
总会有一款魂牵梦绕的美食
在多少个饥饿的梦中
都把对美食的记忆化作了口水
留在了你的枕头上
那些儿时站在家门口
翘首以盼的美食
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
慢慢地消失在我们的视野当中
当某天
我们想再次体验儿时的味道时
却发现,再也等不到
那些原先街头巷尾
担着箩筐、喊着口号的小贩了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曾经走街串巷
遍布京山中小学附近的
“敲敲糖”
反正小编小时候是这么叫的
童年时期每当放学回家
我都会在路上遇见肩上担着箩筐,
手中敲着铁块的小贩在路上叫卖着
那时的我
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拉着妈妈
兴高采烈地去买糖吃
敲敲糖
“敲敲糖”糖学名麦芽糖,是通过浓缩、扯白的麦芽糖。
麦芽糖来得传奇,卖糖也颇有特色:小贩都拿着一个下端锋利的小铁板,用小铁锤敲打铁板发出“叮叮铛、叮叮铛”的声音招揽顾客,这时候我们就知道一定是“打糖”的师傅来了。
儿时的我们若闻其声,必见其糖。
大街小巷的“敲敲糖“
小时候,只要听到“叮叮当。。。叮叮当。。。”的声音便会很兴奋地冲出门去,顺着声音找到那个期盼已久的身影。那时对这些人唯一的记忆便是手里永远拿着铁锤和铁块,肩上永远用扁担挑着两个载满我们童年幸福的箩筐。
其实这些卖糖人手里拿着的两个铁疙瘩是有专业名字的——一个叫小铁锤,另一个叫打糖刀。就是这么两个不起眼的东西却能发出我们童年最期盼的声音;卖糖的小贩不是音乐家,却能用这两个铁疙瘩敲出最幸福的乐章。
每当看到卖糖的敲一块米糖,口水就多留下一点,等到所有的敲敲糖都拿到手上,便视若珍宝地捧在手心,用纸包着,带回家慢慢品尝这难得的美味。这时,到底要怎么应对父母的责问都抛在了脑后。
“敲敲糖”制作
米糖的制作工艺并不简单,比起现在机器制作的麦芽糖来说,老一辈手艺人手工制作的敲敲糖才是我们童年的记忆。
1
首先呢,要准备一个大锅,用大火把吸水膨胀的大米蒸熟,然后不停地搅拌使大米均匀受热,再用度高温蒸一个小时。待到大米成稀糊状,抽火降温至40度。
2
这时候就到了关键的一步了,那就是加入麦芽。晒干水分的谷芽和大米的比例非常重要,这影响到了制成得麦芽糖的品质。
而谷芽的品质也对麦芽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入谷芽之后便可以利用谷芽中的淀粉酶催化大米中的淀粉水解成传说中的麦芽糖,然后发酵五至六个小时。
3
发酵后将米渣和发酵后的谷芽从中抽离出来,经过压榨,沥出糖汁,将糖汁重新挤回大锅中。
4
将糖汁继续加温熬制,去掉多余的水分,慢慢地便会熬成金黄色的麦芽糖,颜色金灿灿的,及其好看。这个时候掌握火候和鉴别糖的成色便成了关键。
5
最后一步便是拉糖了,将制好的糖浆充分暴露在空气中,一头固定,一头不断地来回拉扯,直到变成白色黏脆的糖块为止。
到这里,一份完整的麦芽糖便算是成功了,若是家中有闲置的芝麻还可以将芝麻炒香,然后洒在麦芽糖上。
如今,很少能见到打糖的师傅了,
如果你在大街上听到
“叮叮当。。。叮叮当。。。”的声音,
是否会买一块敲敲糖
回味这童年的味道呢?
推文来源:京山生活,综合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