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除了赏月,还可以对着月亮做这事,

榜妞:

月到中秋,你会想起什么?

千里之外的明月,是思念之中的团圆,还是其他?也许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

中秋,这个中国传统佳节,在绵延千年的传承里,早已融合了时令、饮食、医药、民俗文化等多种元素,成为蕴含“中国味”的符号与象征。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与中秋有关的起居、饮食和本草养生,带您走进一个充满中医药韵味的月下世界。

来源:中医健康养生、广州中医院、医院及网络等

《黄帝内经·八正神明论篇》记载:“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廓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廓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

中医学讲究“天人相应”,人体阴阳之气的盛衰消长、经脉气血的循环流注以及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都有明显的时间节律,这个节律常随着自然界的日月运行、昼夜更替、季节变迁的节律而出现周期性的变化。所以主动适应自然的时间节律,因时养生,有助于健康。

除了我们经常听到、谈及的“昼夜晨昏,作息规律”“春夏秋冬,四时养生”等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外,今天我想和大家谈一谈“按月养生”。

“按月养生”的原理

按月养生的理论,在《黄帝内经》中已经有了认识和阐述。满月时,由于人体气血充实、肌肉皮肤致密、腠理汗孔闭合,此时人体即使遇到外界病邪的侵袭,也较为表浅而患病轻微。月亏时,因为人体气血衰弱、肌肤弛、腠理开泄,所以此时遇到贼风邪气的侵袭,多是病位深在而患病急重。

现代亦有研究发现,月亮盈亏不仅造成地球上潮涨潮落,还对人类健康有一定影响。如月亮的盈亏会影响人们的精神状态、内科疾病的发生、女性的经带分泌及妊娠分娩等。

由于月亮的盈亏影响着人的生理、病理变化,因此在治疗疾病、养生保健方面应该根据月节律、月亮的盈亏变化等时间节律因时制宜。

具体如何做呢?我认为宜从以下四个时段分而行之。

朔日养生

朔日即新月,是在农历初一前后。此时月缺无光,人体白天阳气渐弱,夜间阴气渐虚,人的精神、体力较差,机体抵抗力下降,肺心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易于发生和加重。

养生有招:可适当减少工作、学习时间,增加睡眠时间。普通人群宜注意补气养血、扶正固本,如可于朔日前后两三天,根据需要食用红枣花生龙眼汤(红枣、龙眼肉各15克,花生仁50克,加水煮熟饮汤)以补养气血;坚持晩上9点~10点就寝前拍打后背,先拍打正中,再拍两侧,从上至下50次~次。由于背部有心俞、肺俞等脏腑腧穴,通过拍打刺激能振奋心阳、肺气,有助于夜间体內血液运行的畅通。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此时要注意及时添加衣服,避免风寒等邪气的侵袭,亦可根据需要于朔日前后每天服用三七粉(1克~3克,早晨一次服完,或早晨、临睡前分次服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减少疾病发生、减轻病情的作用。

望日养生

望日即圆月,是在农历十五前后,此时月圆光亮,精气充足。人体白天阳气旺盛,夜间阴气充盈,人的精神亢奋、体力较强,机体抗病能力增强;但是由于血气上浮,一方面头痛、头昏、失眠、多梦等病症高发,另一方面高血压病、上消化道出血、脑出血、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咯血等病症也容易在此时发作和加重。

养生有招:望日人体阳气旺盛、阴气充盈,人们精神亢奋、体力较强,可适当增加工作、学习时间,适当减少睡眠时间。普通人群,此时可加强运动锻炼,慎服用补药,否则补益过度,“月满而补,血气洋溢”,易引起人体阴阳失衡,不利健康。对于在望日前后易于发作和加重疾病的患者,在望日前应注意静养,稳定情绪,保持良好心态,注意预防性用药,同时尽量不吸烟、少饮酒,切忌进食辛辣或过于温补的食物,以防加重病情。高血压病患者可于朔日前两三天清晨食用雪羹汤(荸荠、海蜇头各30克,加水煮熟饮汤),荸荠凉血解毒、降气通便,海蜇头补心益肺、滋阴化痰,有助于滋阴潜阳,预防望日血压升高。脑血管疾病患者,可在午睡前、晚睡前两个时段按摩足部涌泉穴50次~次,能起到补肾降逆、调血宁神的作用。

上弦月到圆月养生

上弦月即农历初七前后,从上弦月到圆月,月亮由缺到圆、月光由暗到亮,人体之气也逐渐旺盛、充盈,人们精神良好、体力充沛,抗病能力较强。

养生有招:普通人群可适当增加工作、学习时间,减少睡眠时间。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出血性病症等患者,不要进食过于辛辣刺激或过于温补的食物,要稳定情绪,调节恼怒、郁闷等不良情志,以免加重病情。体质虚弱尤其是经常罹患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老年人和儿童,在弦日前后要注意气候冷热变化,适时防寒保暖。由于背部胸廓内有心肺等重要脏器、背部脊柱两侧有心俞穴、肺俞穴等脏腑腧穴;双脚位于下部属阴,俗话说“寒从脚下生”,因此防寒保暖应特别注意背部与双脚的保暖。

另外,根据需要,可食用“黄芪杞菊茶”(黄芪、枸杞子、黄菊花各10克,先用水煮黄芪、枸杞子20分钟,再加菊花煮5分钟,加入适量冰糖调味,代茶饮用)或中成药“玉屏风散(颗粒)”,以补肺益气、增强抵抗力。

圆月到下弦月养生

下弦月即农历二十三前后,从圆月到下弦月,月亮由圆到缺,月光由亮到暗,人体之气亦逐渐虚弱、衰减,人们精神、体力较差,机体抵抗力较弱。

养生有招:普通人群可适当减少工作、学习时间,适度增加睡眠时间。贫血、低血压,以及气血不足、脾肾虚弱等患者,此时段可进行食补或药补,有助于气血的充盛、脾肾等脏器的强健,有益于疾病的痊愈康复和虚弱状态的改善。可根据需要食用当归炖乌鸡(当归10克,乌鸡1只,加水炖煮,食肉饮汤)补血益精;或使用黄芪蒸鸡(黄芪10克,母鸡半只,上笼蒸制,食肉饮汤)益气升阳;或艾灸足三里(点燃艾条,置于足三里部位的皮肤,保持一定距离,让人只觉有温热而无灼痛,一般每次灸10分钟左右,每日1次)强健脾胃。

你的安康我陪伴,中秋吃喝有讲究

本文医学指导:

陈瑞芳广州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教授

成杰辉医院医院治未病中心

今天就是中秋佳节啦!近来,医院的消化科出现了吃月饼吃出毛病的患者。医生在仔细问诊后发现,他们在吃月饼时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区——有的人会在饥饿时以月饼充饥;有人索性把中秋过后家里吃剩的月饼每天当早餐吃;有的人则喜欢用冷饮来送月饼;也有一些“糖友”一看到“无糖月饼”便放松警惕大快朵颐。

  

广州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陈瑞芳建议:有十二指肠炎或胃炎患者切忌空腹吃月饼,即使是正常的健康人群,也最好在半空腹的状态下将月饼当小点心分着吃;另外,吃时切忌配冷饮,因为月饼甘甜油腻,含高糖和高脂肪,进食冷饮后易凝滞加重胃肠消化负担及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而对于“糖友”之类的特殊患者,吃月饼最好浅尝即止。

  

此外,除了月饼,蟹、田螺、芋头、板栗等也是中秋的应节食物,专家建议脾胃不足的老幼和病患者吃时都要悠着点,不然的话不但胃肠容易“罢工”,甚至还会吃出病来。

误区A:月饼当早餐

每年一到中秋,许多家庭都会有好几盒月饼。有时月饼多了,如何消耗也挺令人犯愁的。有的人干脆将它当早餐,或是在错过正餐时当充饥的点心吃。但每次吃完总觉得肠胃不清爽。陈主任认为,这是因为吃月饼的“时机”选错了。别小瞧一个月饼,有人算过,一个4至5两的广式双黄莲蓉月饼,所含热量相当于两三碗大米饭,吃多了胃肠当然有意见。

  

“另外,月饼多数都较甜腻,空腹吃时更易刺激并增加胃酸分泌,引起泛酸,有些本身就有胃病的人容易导致胃痉挛。”因此,陈主任建议最好在半空腹状态下吃月饼,如可以当成下午茶的点心,切成小块细嚼慢咽,这样才有助于消化。

误区B:无糖月饼可以尽情吃

患有糖尿病的张姨这半个月来收到好几盒晚辈亲友孝敬的健康无糖月饼,上个星期她放松警惕大快朵颐,结果血糖骤升,出现胸闷、头晕、恶心、呕吐,被医生发出严重警告。对此,陈主任解释说,其实无糖月饼某些成分也能转化为糖。比如饼中的原材料就含有不少淀粉,这些淀粉在人体内最终还是会转化为糖的,摄入过多的话同样会引起血糖升高,因此建议“糖友”吃无糖月饼时也不能太“放纵”自己,最好时时测测血糖给自己提个醒,并在发现不妙情况时及时就医使病情得到控制。

特别提醒:麦芽水、绿茶可助消滞

中秋节前后亲朋好友聚会,不知不觉吃撑了,肚子又饱又胀很不舒服,怎么办呢?对此,陈主任提供了下面两个简单的“补救”措施,对消滞十分管用:

1、取一截陈年老萝卜干,切片泡水喝。

2、取麦芽、谷芽各15克,加一碗多水煮成一碗水喝。

  

陈主任建议边吃月饼边喝热茶,并特别推荐喝绿茶。“因为月饼多经过烘烤,吃了多觉‘湿热’,而绿茶性味偏寒,有助清热利湿。”当然,花茶、普洱、乌龙茶也行,主要还是视个人口味和习惯而定。另外,想消滞还要适当运动,加快身体的能量消耗。

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yae.com/gygx/86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