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快樂你知道多少關於中秋的傳說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传说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饮食

一、注意饥饱得宜

月饼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庆祝食品,在广东潮汕地区还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菜式丰盛的团圆饭更是必不可少,鸡鸭鱼鹅、河鲜海鲜、甚至鲍参翅肚,诱惑当前,还是应遵循饥饱得宜的原则。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暴饮暴食是节后人们(尤其是老年人)消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原因之一。中秋节应节的“月饼”、“芋头”属于米面薯类,月饼更属于肥甘厚腻之品,餐宴中更不乏大量鱼类、肉类,一旦进食过多,尤其对于脾胃功能欠佳的老人和小儿,更容易出现胃肠积滞的情况,出现脘腹痞满、嗳腐吞酸、恶心欲呕、大便秘结、大便臭秽等,更有甚者积滞郁而化热,酿生痰湿,出现发热、咯痰等症状。因此,注意控制食量、保持饥饱均衡,是最为基础的一步。

二、配合消滞茶饮

在节日期间,针对进食肥甘厚腻或米面薯类过多的情况,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以下中药茶饮,达到消积导滞的目的。

1.山楂布渣叶茶:山楂5g,布渣叶5g。用茶包袋装好上述两味中药,泡茶频饮,可消胃肠积滞。山楂、布渣叶均善于消肉食积滞,对于过食肉类、油腻者尤为适宜。

2.双芽饮:谷芽15g,麦芽15g。两者以开水煎煮约15-20分钟,作茶频饮,可消胃肠积滞。谷芽、麦芽均善消米面薯类食滞不化,对于过食月饼、芋头、土豆者尤为适宜。

3.双子茶:莱菔子15,决明子30g。两者以开水煎煮约15-20分钟,作茶频饮,可消积导滞、行气通便。莱菔子,即萝卜籽,善于消食化积,行气除胀;决明子功能清肝明目、润肠通便。两者合力,既消食除滞,又可清热通便,对于症有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者尤为适宜。

三、始终顾护脾胃

消滞茶饮的目的是调理脾胃功能,勿令过负,体现了中医“脾胃为后天之本,始终顾护脾胃”的思想。在节后,也可根据个人体质特点,适当进行调养。脾胃积热者,予清热消导通腑类汤剂,药材可选夏枯草、莱菔子、槟榔等;脾胃湿热者,予清热化湿类汤剂,药材可选绵茵陈、木棉花、土茯苓、赤小豆等;脾虚湿重者,予健脾利湿消积类汤剂,药材可选五指毛桃、茯苓、苡米、淮山等。

四、浅议秋季养生

中秋节后,天气逐渐转凉,气候干燥,其后将步入深秋时节。秋季养生务必注重“养、收”的特点,因为此时自然界的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秋季养生须注意如下几点:

1.起居调养: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旧病复发。尤其到了深秋时节,气温骤变,阴雨霏霏,机体容易受到寒冷刺激,导致免疫下降,诱发疾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哮喘的中老年人,以及体质较弱的小儿,要注意顺应气候变化,适时添减衣物,注意保暖。

2.情志调养:秋季自然界一片肃杀景象,使人容易触景生情,产生萧条、凄凉、垂暮之感,勾起抑郁的情绪。在情志调养上,可以通过参加运动锻炼、旅游、欣赏轻松快乐的戏剧、音乐、相声等来调节情绪。

3.饮食调养:秋气燥,宜润。在饮食上,要注意少食辛辣之品,以加重燥邪对阴液的损耗。多喝水、淡茶、果汁、豆浆、牛奶等流质,多进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可进食蜂蜜、百合、莲子、芝麻、木耳、银耳、冰糖等清润补燥之品,以顺应肺的清肃之性。

4.药膳养生:秋季的药膳以养阴润燥生津为基本原则。常用药材多具有补阴养阴的功效,如石斛、沙参、玉竹、西洋参、枸杞子、百合、麦冬、淮山等。西洋参石斛炖乳鸽汤、沙参玉竹炖老鸭汤、百合银耳炖雪梨等均是秋季常用养生药膳,功能滋阴养胃,养阴润肺。

5.运动锻炼:秋季的运动要顺应“养、收”的原则,尽量避免运动量过大的项目,以防汗液流失,阳气损伤。可选择八段锦、太极拳、慢跑、散步等较为温和的运动。

我們已經開通了留言功能,

希望各位關注我們公眾號的同仁們,

有什麼想說的可點擊下方留言與大家交流。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

唐诗之路

一路风光一路诗!

诗路春风周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yae.com/gygx/86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