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免费订阅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宝宝,一有些小动静就感冒发烧。上一次咳嗽刚好没两天,又流起了鼻涕。鼻涕不流了,又咳个没完……
“为什么我家孩子每月都感冒、发烧?”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都好了,我家孩子还不好?”
不少父母、爷爷奶奶都困惑,每天如此精心护理、小心翼翼,孩子依然感冒不断呢?今天我给大家讲解一下:到底为什么孩子会反复感冒?
程桂生
中医师中医学硕士
什么是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在1年内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或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过于频繁,超过一定范围的呼吸道感染疾病。
它为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
据统计,6岁以下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在9%~13.3%之间,或占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的20%~30%。
因儿童反复发病,病程迁延,易并发肺炎、哮喘、心肌炎、肾病等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
您的孩子是“复感儿”吗?判断“复感儿”的标准:
①0~2岁:每年发生上呼吸道感染7次,下呼吸道感染3次;
②3~5岁:每年发生上呼吸道感染6次,下呼吸道感染2次;
③6~12岁:每年发生上呼吸道感染5次,下呼吸道感染2次;
只要符合以上条件,就可以算“复感儿”了。
哪些孩子容易反复感冒呢?1、吃得太多的孩子家长都经常对孩子说“再吃点”、“多吃点”,也有的家长追着孩子喂饭,导致儿童脾胃积食,蓄积过多内热而诱发感冒。
尤其是一些”大胃王“的孩子,多属于胃强脾弱,一般可见到舌苔厚、口臭、大便酸臭,这样的孩子由于积食,更容易反复感冒。
2、不爱喝水的孩子水参与了人体的所有代谢,喝水少自然爱生病,因此水也是预防和治疗孩子感冒发烧最重要的“药”。
程医生建议家长要从小让孩子养成爱喝白开水、主动喝水的习惯,切不要用饮料、果汁替代白开水。感冒、发烧及呕吐或腹泻脱水时更应频繁饮水。
3、穿得太多的孩子不少爷爷奶奶带孩子,老人自己怕冷就觉得孩子也怕冷,穿得里三层外三层,小脸经常捂得红扑扑的。
古人云:“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程医生提醒每位家长,孩子穿得衣服合不合适,家长要用手摸孩子的手足温度。
手足暧和即是穿衣适中,手足欠温则穿得不够,手足过热则穿得过多。
4、缺乏运动的孩子不爱运动的儿童,食量小,消化和吸收能力弱,免疫力较低,容易反复感冒发烧。
因此建议家长要保证儿童每天有1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天气恶劣则取消),6岁以上的儿童应每周进行3次体育锻炼。
预防反复感冒的误区,宝妈们不要犯这些错1、别拿凉茶、补品当“灵丹妙药”不少家长习惯给孩子喝凉茶预防感冒,殊不知凉茶其实“苦寒败胃”。
经常喝凉茶的孩子脾胃不好,吃东西胃口差,容易拉肚子,阳气不足,面色或青或白,常常因为一点风吹草动就感冒发烧。
另外,有的家长喜欢用西洋参等补品给宝宝补身体。给宝宝胡乱吃营养品,不仅不会提高宝宝身体的抵抗力,反而会加重宝宝的脾胃负担,引起积食而诱发感冒。
2、不要随意使用“丙种球蛋白”和抗生素曾经有家长咨询我,医院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感冒,这种预防措施靠谱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介绍一下什么是丙种球蛋白:
它是一种由健康人血浆分离提取并经过病毒灭活处理的免疫球蛋白制品,属于血液来源的生物制品。生物制品是很容易导致严重过敏反应的一类药品。
另外,一旦制造这种药品的血浆受到污染,注射后感染传染病如乙肝、丙肝等的概率极大,而且临床中也不断发现由于注射受污染的血液制品而感染的病例。
所以,现代传染病学认为丙种球蛋白不能大量、广泛地在临床上应用于免疫预防,更不能用于感冒这类小病的预防。
临床上对它的使用非常严格,仅用于某些严重疾病的治疗,例如免疫缺陷病、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感染以及败血症等。
但其实,给身体健康的宝宝应用任何诸如“丙种球蛋白”之类的免疫增强药物,都会扰乱宝宝正常的免疫功能发育。
这不但不能防病,反而会抑制宝宝自身的免疫功能或者引发宝宝出现新的免疫紊乱性疾病,因此不要轻易给有正常免疫功能的宝宝服用免疫增强剂这类生物制品。
还有很多家长将抗生素看成灵丹妙药,随便给宝宝使用,甚至还认为抗生素可以增强宝宝的免疫力。
但其实,宝宝的感冒发烧大部分是病毒性的,不需要用抗生素,只有确诊感冒后并发了细菌感染时,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使用抗生素。
而且提前用抗生素并不能预防细菌感染的出现,身体没有坏细菌感染时,乱用抗生素反倒会杀死身体里的好细菌,引起腹泻,从而延误身体的恢复。
3、关于疫苗的注射普通感冒没有办法用注射疫苗的办法预防,因为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太多了,没有办法确定哪一种病毒,就没有办法通过疫苗进行预防。
而且通常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的毒性并不强,不至于造成严重并发症。但是,流行性感冒是可以通过注射流感疫苗来预防的。
需要注意的是,每年流感疫苗的病毒株不一样,所以预防流感每年都要注射新的流感疫苗。
正确护理、减少感冒次数1、运动——父母应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运动,运动能有效增强孩子的抵抗力。
2、穿衣——季节交替的时候,温差比较大,注意增减衣物。
3、卫生——要培养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4、通风——儿童的房间一定得开窗通风,父母不要怕孩子吹风就会着凉,其实闭塞房间中的污浊空气对孩子的健康更不利。
5、隔离——如果家里有人感冒,应避免和孩子接触,以免孩子被传染上。如果幼儿园有孩子感冒,应注意隔离和预防,并进行必要的消毒、通风、晒被褥等处理。另外,不要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中医病因病机认识中医古籍中虽然没有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完全相对应的病名,但历代典籍中关于“体虚感冒”、“虚人感冒”、“自汗”的论述与本病相似。
中医认为,小儿的生理特点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发病容易、传变迅速”,本病的发病一部分原因是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正气不足,故病邪易趁虚而入而发病;
再者,喂养不当,调护失宜,用药不当等因素致小儿“内忧外患”,易招外邪,使临床症状反复加重,病情迁延。
中医“正气”的概念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免疫调节功能,根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上工治未病”的中医理念,治疗本病关键在于提高机体正气,加强防御功能,防治结合,以防为主。
中医在急性感染期以邪实为主,治则以驱邪为法,迁延期正虚邪恋,宜扶正固表,调和营卫,补脾益肺,清除余邪。
中医对易感儿的辨证治疗具有整体调控、辨证施治的特点,针对患儿不同体质及其他相关因素施与不同的治法方药,往往在控制“反复发作”这一环节上比西医更胜一筹。
提高“正气”,“邪不可干”孩子由于“正气”不足,容易导致反复感冒。下面大家可以对照一下,您的孩子哪方面不足:
肾气不足:遗尿、发育迟缓、手足冰凉;
脾气不足:食欲不振,面色发黄,大便稀;
肺气不足:容易出汗,面色苍白,早晨容易打喷嚏;
程医生建议对于正气不足的孩子,家长可以用食疗、小儿推拿、小儿捏脊进行调理。
小儿推拿基本治疗方案:捏脊、摩腹、补脾经、补肺经、揉外劳宫。
另外根据四时变化,立春加揉肝俞、肺俞;立夏加揉心俞、小肠俞、脾俞、胃俞;立秋加揉肺俞、大肠俞;立冬加揉肾俞、膀胱。
经络调理-小儿推拿小儿推拿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主要有以下手法:
1
经络推补
补肺经能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损,咳嗽气喘,虚汗怕冷等肺经虚寒证;
补脾经健脾和胃益气,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而引起的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
补肾经能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用于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久泻、多尿、遗尿、虚汗喘息等。
2
捏脊
捏脊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健脾养肺,改善脏腑功能,不仅对反复感冒、发烧等效果都非常好,还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失眠及孩子疳积等也有很好的效果。捏脊方法很简单,先让宝宝趴在床上,背部保持平直、放松。
家长站在宝宝后方,两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然后食指半屈,用双手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抵在孩子的尾骨处。
大拇指与食指相对,向上捏起皮肤,同时向上捻动。
两手交替,沿脊柱两侧自长强穴(肛门后上3~5厘米处)向上边推边捏边放,一直推到大椎穴(颈后平肩的骨突部位),算做捏脊一遍,每天5~9次即可。
推荐药膳:健脾消食汤1中药组成炒麦芽、炒谷芽、炒山楂、茯苓等2肉类配搭白鲫鱼、猪瘦肉、花胶3药膳功效健脾开胃,消食化滞炒山楂味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它富含山楂酸、柠檬酸、维生素C等成分,自古以来就成为健脾开胃、消食化滞的良药。炒麦芽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主治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汗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炒谷芽味甘,性温,无毒;入脾、胃经。治宿食不化,胀满,泄泻,不思饮食。推荐药膳:山药粥做法:把道地药材怀山药去皮,切成小块放入食品粉碎机内,再加半碗水,将山药加工成稀糊状。然后倒入锅中,边搅动边烧开即可。空腹时食用,一碗山药粥可以分2-3次喂宝宝。山药健脾胃、补肺气、益肾精,此方最适合婴幼儿食用,不但能止咳,还对小儿的厌食、虚汗多、流口水、气虚等病症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山药煎煮的时间不宜过久,否则其中所含的淀粉酶就会分解而效果不佳。程桂生医生诊疗科目:中医内科、儿科专业特长: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师从肝病专家张朝曦教授、儿科名医张伽伽教授。擅长治疗慢性乙肝、慢性胃炎、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痤疮、痛经、小儿反复感冒、腹泻、便秘、久咳、厌食、遗尿等。程桂生医师工作室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