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奎杏林耕读传薪录胆石症医案一则

曾某波,男,45岁,年10月10日初诊。

主诉:右胁下疼痛月余。

现病史:缘于1月前开始出现右胁下隐隐胀痛,伴胃脘胀闷,不思饮食,口苦咽干,大便偏干,睡眠差。医院确诊为“胆囊炎、胆结石”,西医止痛治疗不佳,且患者不愿手术治疗,故前来寻求中医治疗。辰下:症状如上诉,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处方:芍药甘草汤合柴胡疏肝散加三金排石汤化裁

赤芍20g白芍20g炙甘草10g

柴胡12g枳壳9g荔枝核9g

鸡内金9g金钱草20g海金沙20g(布包)

莪术9g陈皮12g牡蛎20g(先煎)

桑寄生9g炒枣仁15g

十四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饭后30分钟温服。

二诊(10月24日):胁肋疼痛缓解,胃中不舒,睡眠改善,舌质淡苔薄黄,脉弦。拟前方加黄芪20g、茯苓15g、谷芽12g、麦芽12g,14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11月7日):时有胁肋疼痛、心悸,胃中不舒缓,晨起口干,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拟前方去茯苓、鸡内金、陈皮、谷芽、麦芽,加龙骨20g潜心安神定悸,续进14剂,煎服法同前。

四诊(11月21日):胁肋疼痛未作,口干缓,寐欠安,余无他见,舌质淡苔薄白,脉弦。前方7剂,煎服法同前,以固前效。

按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胆结石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手术治疗是现代医学的首选方法,但手术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尤其是对那些年老体弱及伴随其他疾病不能耐受或不愿手术者。中医而言,据其症状,属于“胁痛、胃脘痛及黄疸”范畴。治疗上,由于解剖和生理上的特性,胆囊结石不易排出,且结石常伴胆囊炎症。吾师认为中医治疗着眼点不在排石,重在消炎、溶石,冀大石化小,小石化了,最后随胆汁入肠排出,以收全功。

肝居胁下,其经络布于两胁,胆附于肝,其脉循于胁,故《景岳金书》谓:“胁痛之病,本属肝胆二经,以二经之脉皆循胁肋故也。”患者胁肋感胀痛是气滞之象,其平素情志抑郁,则肝气失于条达,胆汁疏泄不利,聚结成石,胆络被阻,不通则痛。患者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致胃气阻滞、胃失合降,故见胃脘胀闷,不思饮食。饮食少而失于养慎,肝脉失于濡养,故又表现为隐隐作痛;肝郁化热,则见口苦;津伤不能上承,则见咽干;津伤便结,则大便难行。肝火扰神,胁部胀痛,皆可影响睡眠。结合舌脉,四诊合参,可知该病病位在肝胆,以肝郁气滞为主因,辨为肝郁气滞、经络失养证。吾师治以缓急止痛、疏肝解郁、利胆排石之法,处以芍药甘草汤合柴胡疏肝散加三金排石汤加减。

方中白芍养血调经、柔肝止痛,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两者合用,补泻结合,兼有养血柔肝、清热散瘀之功;甘草甘温,补中缓急止痛。三药合用,酸甘化阴,使津血充盈、筋脉得养、胁痛缓解。柴胡疏肝解郁,与芍药合用,养肝血、调肝气。枳壳理气解郁、泻热破结,荔枝核疏肝理气,与柴胡为伍,加强舒畅气机之功,并奏升清降浊、行气止痛之效;与白芍相配,又能理气调血,使气血调和。陈皮理气行滞而和胃,气机舒畅,可消胃脘胀闷。

三金排石汤常用于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因其除能清热通淋、利尿排石,亦兼软坚化瘀、活血行气之功效,吾师异病同治,常用于治疗胆结石:以金钱草清解郁热,盖取其咸能软坚之意;海金沙甘寒,利水泻湿;鸡内金性味甘平,能健脾理肠,善消砂石,既防消石之品碍胃之弊,又消壅塞之石。加莪术,亦取其破血行气消积之功;桑寄生,补益肝肾;牡蛎平肝潜阳益阴、滋水涵木,又有重镇安神之效,合炒枣仁共奏养心安神之效。

二诊,患者胁痛缓解,睡眠改善,标症已缓,然胃中仍有不舒,故予上方加黄芪补脾益气,茯苓渗利,谷麦芽健胃消食。意在补脾胃之气,运转脾机,疏泄肝胆之气,亦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理。

三诊,患者已症去大半,胃中不舒缓,其中焦之气已建,中病即止,可去茯苓、鸡内金、陈皮、谷芽、麦芽。因其晨起口干,心悸,此为肝火扰心之症,故加龙骨以平肝潜阳、安神定悸。三方合用共奏缓急止痛、疏肝解郁、利胆排石、扶正祛邪之效,攻补兼施,终获良效。

张喜奎,河南南阳人,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硕士生导师,全国中医高校名师,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福建中医药大学首届名医,福建中医药大学首届优秀导师,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全国及省级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指导老师,国家中管局全国中医经典理论师资班授课教师,国家中管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巡讲专家,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伤寒论学科带头人,国家中管局重点专科治未病专科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第5、6届副主任委员及第7届名誉副主委,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仲景医学研究分会副会长,福建省第十、十一、十二届政协委员等。主编、副主编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伤寒论》等教材7部,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出版专著12部。完成了一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等。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分享此文的目的是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平台所涉及的方药切不可盲目引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yae.com/gypz/84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