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滩杨村甸乡藏起来的年味四明山

红网时刻永州2月2日讯(通讯员雷军华刘颜)在冷水滩区杨村甸乡四明山社区路边一间普通的居民屋里,若不是同事谭姐带笔者进去,谁也不会想到,这里“藏”着一家流传了几代人的“手工麻糖”作坊,颇有一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味道。走进屋内,作坊主人阳诚平和唐玉凤夫妇正在制作麻糖,看见到我们到来,他俩热情地招呼我们品尝麻糖,“刚抄好的,还热乎呢,快尝尝”唐大姐一边说一边笑着给我们递上麻糖。女主人唐玉凤告诉笔者,米麻塘是米塘和麻塘的统称,用谷芽和红薯熬制的糖炒制以大米为原料打出来的米花,称之为麻糖,用谷芽和大米熬制的糖炒制的米花称为米糖。麻糖的制作工艺复杂,工序较多,很多都是力气活儿。首先是将大米打成一粒粒膨胀饱满的米花,其次将稻谷芽和红薯磨成的粉熬制成焦糖,再将米花倒入熬好糖的大锅中不断翻炒,直至米花充分裹上糖浆,白色的米花变成了焦糖色。将炒好的米花倒入特制的木箱子中,用木槌铺平压实。然后再将整个木箱放在大型木架上压上几次,此时麻糖压就成了一个结实紧致的长方形,用锋利的大刀,整齐切块,最后用干净的稻草捆成扎,就可以出售了。祖传手工米麻糖,阳诚平已经做了40年。13岁时他就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做麻糖的手艺,家里的制作设备基本都有20余年的历史了,一个过滤红薯粉末的鱼形厚木板还是从阳诚平的爷爷那儿传承下来的,这样一件“老古董”有人曾出资千余元购买,阳诚平夫妇没舍得卖。如今,机械化的生产慢慢取代着手工制作,麻糖古老的制作工艺,也正在被淘汰,麻糖匠似乎已经不属于这个时代,但是,也许只有传统古老的制作技艺和传统的美食才是对祖先技艺最好的继承。唐大姐坦言:“我们做好都会街上卖,平时也有街访邻居陆续过来家里买,但是因为米麻糖是甜食,夏天吃的人少,也不易保存,所以只有过年期间会做,过完年就没有了。”现在,因为做麻糖辛苦又不赚钱,唐大姐的儿女们都不愿意学习这门手艺,看到这门手艺可能后继无人,笔者心里感到十分惋惜。辛苦忙到半夜,一天下来能卖到两三百斤,“这些天虽然辛苦,但看到街坊邻居们爱吃,我们也很欣慰,算是给大家添点‘年味’吧!”唐大姐笑着说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yae.com/gyyf/125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