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轉換時容易混淆的文字

最好的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bdfyy/
???上期文章談到舊書的味道,我們在選購舊書時,繁體竪排的老舊版本是首選。尤其是我們學中醫的,看繁體舊版會更有感覺,「感覺」這個東西很奇妙,只能「以意會之」,難以言傳。

??

???現在大家提倡傳統文化,有些內地網頁發佈的文章面向港澳台及海外,會用繁體字顯示,但極個別或因粗心,或因「偷懶」,直接用電腦將簡體轉成繁體,中間就出現了一些錯字。在此我列舉一二,如有錯謬之處,還請師友們及時指正。

一.「谷」與「穀」

「空谷傳聲,虛堂習聽」,山谷的谷,「人亦有言,進退維谷」、「虛懷若谷」用「谷」。

「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表莊稼糧食用「穀」,如「五穀豐登」、「積穀防饑」用「穀」。中藥有「穀芽」,不可寫作「谷芽」。

二.「曲」與「麯」

曲:「曲高和寡」、「曲意逢迎」用曲;

麯:中藥的神麯用「麯」,因此味藥是由多種中藥加入麵粉經多重工序炮製而成。

三.「幹」、「干」、「乾」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表干預、侵犯用「干」,如「大動干戈」、「化干戈為玉帛」;

「幹」,幹勁的幹,如精明能幹、埋頭苦幹;

「乾」,表乾濕的乾,如中藥的「乾薑」、「唾面自乾」、「乳臭未乾」用乾;

另外,「乾隆皇帝」、「扭轉乾坤」、「大哉乾元」也是用「乾」,此時讀qian,第二聲。粵音kin4。

四.「咸」與「鹹」

「咸」:皆也,悉也。如「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鹹」:「土爰稼穡,潤下作鹹」、「海鹹河淡,鱗潛羽翔」,表味道時用「鹹」。

五.「準」與「准」

「準」,平也,從水,引申為標準、準則,如「規矩準繩」、「放之四海而皆準」;

「准」,准許、准予、批准用「准」。

六.「製」與「制」

「製」,裁也,從衣從制。「炮製雖煩必不敢省人工」、「鴻篇巨製」、「如法炮製」用「製」;

「制」,裁也,從刀從未。「因地制宜」、「出奇制勝」、「先發制人」用「制」。

七.「髮」與「發」

「髮」,頭上毛也。「蓋此身髮,四大五常」、「一髮千鈞」、「毫髮不爽」用「髮」;

「發」,射發也。從弓。「發機」、「一觸即發」、「發蒙解惑」用「發」。

八.「朮」與「術」

中藥的白朮、蒼朮用「朮」。按李時珍《本草綱目》說,朮字乃篆文,象其根幹枝葉之形。

「術」,邑中道也。從行,朮聲。「不學無術」、「心術不正」用「術」。

九.?「余」與「餘」

「余」表第一人稱,內經中,黃帝與岐伯問答時,常可看到「黃帝問曰,余聞??」,此處若用「人工智能」機械轉化的話,很可能就用了「餘」;

「餘」,「綽綽有餘」、「不遺餘力」用餘。

十.?「云」與「雲」

「不知所云」、「人云亦云」用「云」;

「雲騰致雨,露結為霜」、「撥雲見日」用「雲」。

??此外,還有歷史、閱歷用「歷」,日曆、曆法用「曆」;丑時、小丑用「丑」,醜態畢露、獻醜用「醜」;丰韻、丰姿倬約用「丰」,「時和年豐」、「豐功偉績」用「豐」;茶几、窗明几淨用「几」,「寥寥無幾」、「不知凡幾」、「曾幾何時」用「幾」;「一日千里」、「下里巴人」用「里」,「表裏如一」、「字裏行間」、「皮裏陽秋」用「裏」,異體字作「裡」;「解鈴還須繫鈴人」用「繫」,系統、派系、歷史系用「系」,裙帶關係用「係」….…

??還有很多一時難以列舉,再寫下去恐怕今晚又要熬夜,待以後有時間再寫。

??想起以前大一中醫基礎期末考試,台灣同學紛紛問老師:可寫繁體字嗎?老師回應了不止一次,說可以的。重申了三四次,仍有學生問同樣問題,老師非常有耐性和涵養,很有智慧的回道:寫吧寫吧,你寫篆書也行!此句一出,鴉雀無聲。我心中直說:「妙!」

??弘揚和學習中華文化,有多方面的領域,與其花費精神時間爭論繁體簡體孰優孰劣,不如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做好,筆者認為,即便是販夫走卒,沒受過什麼高等教育,但他卻實實在在的把這個「人」做好,忠、孝、仁、義都俱備,他也是中華文化精神的傳承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yae.com/gyyf/89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