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二陵医案八

十六、先通下后芳化法治愈湿温一例

祝某,男,21岁。

主诉及病史∶病发长夏。壮热无寒,头额剧痛,胸窒闷,口渴索饮,大便秘结。

诊查;脉数而实,舌苔黄燥。

辨证;邪不在表,故虽得汗,热仍不解。湿蕴化热,潜伏阳明,乃阳明实热之证。

治法;亟拟大承气汤加味。

处方∶生川军9g(后入)生枳实5g上川朴3g元明粉9g白通草5g扁金斛9g杏苡仁各9g淡竹叶9g天花粉12g大腹皮9g茅芦根各30g

二诊;昨服大承气汤加味,大便通,热势减,口渴亦瘥,无如湿邪窃踞未逐,清旷失舒,胸内室闷如故。脉速,舌苔黄。治以泄热生津为继。

处方;扁金斛12g天花粉12g生枳壳5g制川军3g上川朴3g大腹皮9g省头草6g金银花9g淡竹叶6g生苡仁12g陈蒿梗9g赤苓12g

三诊∶湿浊熏蒸未艾,热势仍然起伏,渴喜冷饮,胸闷烦懊,夜来谵语。脉弦而数,势虑入营昏痉之变。再予芳香开逐,宣畅气机,俾邪从外达,以杜内陷之渐。

处方∶紫雪丹1.5g(吞)净连翘9g鲜菖蒲9g鲜石斛9g川贝母9g炒牛旁9g金银花9g天花粉9g京元参9g白香仁9g白茯苓12g白通草5g

四诊;热减神清,胸膈宽舒,内蕴邪热,始得外达。再以循序前进。

处方;鲜石斛9g,川贝母6g朱茯神12g白杏仁12g淡竹叶6g生竹茹9g广郁金6g天花粉12g鲜菖蒲9g青蒿梗9g金银花9g鲜芦根30g

五诊;余热渐退,神安得寐,渴止,胸舒畅,邪退正虚,头昏耳鸣,纳食乏味。舌苔薄黄,脉缓。顾其胃气,更生其困,得谷食以助元气。

处方;扁金斛9g省头草9g炒豆豉3g白蔻壳5g(后入)生谷芽15g生鳖甲15g糯稻根15g麦门冬9g白茯苓12g生地12g陈蒿梗9g六神曲(包)9g六诊;余热未尽,津伤未复,头昏体重,知饥少食。脉见小数。再以清养醒胃。

处方;扁金斛9g省头草9g炒香豉3g,香砂仁3g(后入)地骨皮9g生鳖甲15g,麦门冬12g糯稻根15g陈青蒿6g六神曲9g生地12g生熟谷芽各15g

七诊;大病初瘥,湿热尽化,胃津渐充,脉缓无力,头昏心悸,耳胀蝉鸣,正虚未复,再以调理。

处方∶太子参12g生鳖甲15g朱茯神12g京元参9g生白芍5g六神曲9g(包)红枣15g香砂仁3g(后入)鲁豆衣12g细生地12g扁金斛9g生熟谷芽各12g

此案湿温错综复杂,湿热化燥,虽经导下而热势不减,且有谵语,故谓迫眉入营之虑。三诊处方用紫雪丹,清热透泄,乃杜绝温邪内陷,为病情机转之关键所在,药后热减神清,邪得外达,湿化热退而愈。盖湿温有忌下之诫,惟恐损伤中气,但此患者阳明燥实之证已具,如应下而失下,亦足以贻误病机,故须灵活掌握,不必拘泥。

严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之一,从事中医内科临床60年,学验俱丰,在学术上自成.一派。湿热阴伤,最为棘手,祛法湿易于伤阴,养阴易于助湿。严老先,生以芳香化浊、清热透邪法配合甘寒生津法治疗湿温,为治疗湿热阴伤树立了典范,指明了门径。用药轻灵,是严老特点之一。本例取芳化之佩兰、青蒿,配甘寒之石斛、花粉,之所以不选苍术、草果者,是避其过燥伤津也。生地、元参、麦门冬后期方用之,亦为避免养阴助湿之虞。所用石斛、花粉,生津而不腻,青蒿、佩兰,化浊而不燥,四者合用,既不助湿,又不伤阴,可见严氏功底之深也。

历来辨治湿温,强调缓下,而严氏此案开首即予通下,可见其用药之果断。但本例先予通下,仍与利湿之苡仁、芦根、通草,生津之石斛、天花粉同用,这说明用药必须根据病机而定,病机复杂,则用药赤应灵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yae.com/gycd/80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