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http://www.baidianfeng51.cn/m/
按图片处往下拖动查看名医来甬出诊安排
萧龙友,名方骏,号“息翁”,解放后改号为“不息翁”,四川省三台县人。生于年2月13日,卒于年10月20日,享年90岁。“京城四大名医”之一。自幼诵习诗书,打下了牢固的文、史、哲基础。27岁时考中丁酉科拔贡,入北京充任八旗教习。后被分发山东,先后任淄川、济阳两县知县。年奉调入京,历任财政、农商两部秘书及府院参事、农商部有奖实业债券局总办等职,并由执政府内务部聘为顾问。从官之余行医治病,颇受患者欢迎。年萧龙友毅然弃官行医,正式开业,自署为“医隐”,号为“息翁”。年与孔伯华共同创办了北平国医学院。解放后,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名誉院长、顾问,中央卫生部第一次全国卫生会议华北区特邀代表,北京市中医师考试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届代表,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中西医交流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委员,医院顾问,北京中医学会耆宿顾问等。后入成都书院学习,得以涉猎中医书籍。年,萧龙友同陈蕴生用中草药救治川中霍乱,疗效很好,声誉雀起。萧氏一生忙于诊务,无暇著述,仅留《现代医案选》、《整理中国医药学意见书》、《息园医隐记》、《天病论》等文。萧龙友认为中医、西医都属生命科学,本为救人而设,不应存有门户之见。对于中医,提倡古为今用,敏学精思。重视辨证论治,主张四诊合参,不可偏废。尤其反对以切脉故弄玄虚,主张脉、症相参,互补不足。在四诊当中,尤重问诊。包括主症、兼症、局部变化、全身情况、禀赋强弱、习惯性情、籍贯嗜好等。认为这样才能洞察病情之新旧、浅深、隐显变化,再参照望、闻、切诊作出诊断,故奏效者居多,误治者甚少。
萧氏通晓内、妇、儿各科,尤对老年慢性疾病更为擅长。认为调理虚证,一应育阴培本,二要疏理气机。临证处方精益求精,强调中药炮制对药性、归经及临床应用的影响。处方常可见酒炒元胡、盐炒元参心、泔浸于潜术等。萧氏还擅长选用鲜药。萧龙友认为治病要重视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如对于老年与少年患者,在治疗方法上就要有所区别。对于老年病,应慎用攻伐,避免汗吐下,注重调理清养,且往往使用一、二鲜品,取其生发之气有益老人。萧龙友治疗虚损,尤重于脾。补脾常选用党参、山药、白术、莲肉,健脾常选用扁豆、薏苡仁,开胃选用谷芽、麦芽,益胃则选石斛、麦冬、金樱子等。
萧龙友先生是“京城四大名医”之一,享有很高的威望。致力于发展中医教育事业,积极主张举办中医学校。与名中医孔伯华共同创办北京国医学院,宏扬中医学术,培养中医人才。历时十余年,毕业学员达数百人,对中医事业起到了促进和挽救作用。解放后,萧氏当选人民代表,提案建立中医学院,被国家采纳。年,全国开始筹办首批中医学院。
孔伯华,名繁棣,别号不龟手庐主人,山东省曲阜县人。生于年,卒于年。少时随祖父宦游,不慕荣利。14岁时,因母病医药无效,决心专攻医学,志在济人。16岁时,移居易州,从学于蔡秋堂、梁纯仁。年在易州行医。年受京师之邀至京,医院任职。~年两次在缙绥及廊坊一带参加防疫工作。此后辞官悬壶,名噪京师,为当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年率领“联合赴京请愿团”要求政府取消废止中医的政策。年,与萧龙友合力创办北平国医学院,并任院长。解放后一直从事医疗及中央领导人的保健工作,曾任全国政协第一、二届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顾问,医学科学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中西医学术交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学会顾问等。曾参与编写《八种传染病证治析疑》,晚年有《时斋医话》、《脏腑发挥》、《诊断经验》、《中风说》等,由后人整理为《孔伯华医集》出版。
孔伯华治学主张学有所本,灵活运用。对《内经》运气学说非常重视,认为疾病虽然变化多端,但其变化机理均可用五运六气加以说明。同时,他认为不论外感、内伤,因于湿热致病者颇为多见。对于湿热致病的病理机转,孔伯华很重视肝、脾二脏,认为湿热致病虽症状复杂,但均可以“热者清之,湿者化之”为原则。如湿邪在表可芳香宣透,开逐化湿;湿邪在里、湿重于热可化气渗湿,佐以清热;若热重于湿则清热为主,佐以化湿。湿热并重者,则清热化湿同时兼顾。唯不可养阴生津,恐甘寒有伤脾胃又助湿邪;亦不可妄汗,恐阴阳俱伤,湿邪不去,反致气血两虚;亦不可妄下,恐更伤脾阳,而致洞泻,或致便血。”由于孔伯华擅长治疗温病,喜用石膏,故人称“石膏孔”。他认为石膏是清凉退热、解肌透表的专药,一般皆谓其味辛凉,实则石膏是咸而兼涩;一般皆认为其性大寒,实则石膏之性是凉而微寒。凡内伤、外感,病确属热,投无不宜。在治疗杂病方面,他注重辨证,常说:“医司人命,生死攸关,必须若同而异者明之,似是而非者辨之,愈辨愈明,才能使病无遁形,药不虚发。”他在临床及学术方面造诣很深,擅治外感温热时病,认为“夫外感温热病者,必先赖于体内之郁热伏气而后感之于天地疠气淫邪而成”,提出了“郁热伏气轻”、“郁热伏气盛”、“邪为湿固”等三类证治方法。临床长于使用鲜药,取其轻清效捷;湿热为病时用之,热病津亏时用之,杂病痰浊时亦用之。所用鲜药,如鲜菖蒲、鲜薄荷等,皆取芳香透达,轻灵通窍之意。
孔伯华与萧龙友共同创办北平国医学院,办院15年,先后培养七百余人,为中医界培养了大批骨干。后人称誉他:“医道通今古,桃李满天下”。
汪逢春,原名朝甲,字凤椿,悬壶北京时改用“逢春”,江苏吴县人,生于年,卒于年。为当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汪氏出身望族,先世以儒为业。汪逢春行六,自幼随诸兄习举子业,兼从吴中名医艾步蟾先生学医。光绪末年(年)自苏州进京,拜著名御医力轩举为师,尽得其传。年后,设诊于北京前门外西河沿五斗斋,后迁至西河沿江苏会馆,斋名泊庐。年担任北京中医考试委员。年,当选北京国医职业分会会长。年创办《北京医药月刊》,自任主编,后因经费不足被迫停刊。年创办“北京医学讲习会”、“中药讲习所”,并设有中医临床讨论会、诊所。之后,一直在京应诊。门人弟子著有《泊庐医案》。
汪逢春擅治时令病及胃肠病。治疗湿温,在化湿清热的同时,注重宣透、疏郁、淡渗、缓泻等法分解病势,尤擅以辛香宣透、芳香清解之法取效。临证强调脉舌色症互参,依据脉舌色症辨识湿、热之邪的轻重和所在部位,长于三焦辨证指导临床用药。处方时时顾护脾胃,认为化源足、气血充,体质自能增强。在学术上主张取长补短,博采众家。他同意中西医结合,认为可以用西医之长来补中医之短。平时应诊,遇有疑难杂证,亦请中西同道会诊。汪氏认为学医既要明医理,又要明药理,这样临证才能得心应手。他学有渊源,师古不泥,临证注重整体观念,强调辨证施治,在京悬壶,颇有医名。
汪逢春非常注重调理脾胃,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类:醒脾开胃化滞类,如生熟稻芽、生熟谷芽、生熟麦芽、鸡内金、焦三仙以及各种曲类药物;益气健脾类,如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大枣、北秫米等;滋养胃阴类,如玉竹、沙参、麦冬、鲜石斛等;健脾利湿类,如白术、苍术、薏苡仁、建泽泻、料豆衣、扁豆衣等;理气类,如陈皮、木香、厚朴、香附等。汪逢春还非常重视人体的气机升降,常选荷叶、旋复花、沉香、枇杷叶等调节人体气机。在注重调节中焦脾胃的同时,他也重视下焦肝肾的滋补,常选当归、白芍、生熟地、首乌、杜仲、续断、金狗脊、怀牛膝等。对于某些慢性疾患迁延日久者,汪逢春常选丝瓜络、桑枝、威灵仙、络石藤、海风藤、橘络、橘核、荔枝核等通经活络。对于湿温重症,认为不宜过用苦寒之品,尤不主张用生石膏,恐有“冰伏凉遏”之弊。对于“三宝”,认为可酌情选用,借“三宝”芳香醒脑开窍之力,救治重症时昏时昧者。
汪逢春于年1月创办《北京医药月刊》,也即后来《北京中医》的前身。作为主编,他的贡献不可估量。其门人弟子众多,不少人后来都成为中医界的骨干,如赵绍琴为当代名医,李鼎铭、秦厚生等亦为知名医家。
施今墨,字奖生,原名施毓黔,浙江省萧山人,生于年,卒于年享年88岁。13岁时随舅父李可亭学习中医。年考入山西大学堂(今山西大学)学习,后转入山西法政学堂。年,因成绩优秀被保送至京师法政学堂。其间加入中国同盟会,投身国民革命。辛亥革命成功后,以山西代表身份参加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而后留陆军部协助黄兴拟定陆军军法,黄兴病故后他应邀出任湖南教育厅长。年出任北京香山慈幼院副院长。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施毓黔深感失望。年,他弃政从医,更名“今墨”,矢志医学革新而为墨绳。年,组织华北中医请愿团,赴宁抗议政府取缔中医的反动行动。年,同萧龙友、孔伯华等人创办北平国医学院,任副院长。年出任中央国医馆副馆长。年,筹办华北国医学院,并任院长。年创办《北平文医半月刊》,担任主编,弘扬中国文化,发展中医。年任上海复兴中医专科学校董事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全国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医院中医顾问等。年,病逝于北京。门人弟子编著有《施今墨临床经验集》、《施今墨对药》等。
施今墨是中西医结合的先驱者和倡导者。他大力提倡革新中医,主张中医与西医并存,二者互相结合,取长补短。对于古代各家学术,他能够融会贯通。重视气血阴阳的调和,发展了八纲辨证理论。对外感热病,采取清解并举、表里兼治;对内伤杂病,多用复方多法,以专病专方为常规。处方用药,每两两并书,或同物分部而施,或同类相聚而用,或性味合化而治,或相反相成而佐,总以气血升降、四气五味为要旨,后世称为“施氏对药”。施今墨临证十分重视调理脾胃功能,总结归纳出治疗脾胃病十法,温、清、补、消、通、泻、涩、降、和、生等。
施今墨临证多“数法并合”,如在运用补法时,着重调理肝、脾、肾之间的关系。他还善用调补脾胃法治疗糖尿病,认为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健脾补气实为关键,并创制了黄芪伍山药、苍术配元参两组对药以降低血糖、尿糖。此外,他还认为百病之生,多由气血。因此,临证非常重视气血辨证,并提出了“阴阳为总纲,表里、寒热、虚实、气血为八要”的观点。对于外感病,施氏认为应“着重辨别气血、虚实和表里”,并注重驱邪外出,给邪以出路。施氏临证常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即以病分证、循病求方、病证结合,处方用药不落俗套,既能用有常规,又善出奇制胜。如用绿豆衣治消渴,绿豆芽配大豆卷治黄疸,五倍子治蛋白尿、自汗和月经过多,柿蒂、香茹伍木瓜治尿频、尿失禁,血余炭治尿结石及痢疾,连皮花生米消尿蛋白或下乳汁,黑芥穗治产褥热,麝香、樟脑伍乳香治阳痿及男女性欲冷淡,海浮石佐鱼枕骨治癃闭等,用药奇特,效如桴鼓。
施今墨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他是近现代中医发展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贡献影响着中医发展的一个时期。其门徒学生遍及华北各地。其中佼佼者,如祝谌予、哈荔田、董德懋、李介鸣等,均是当代中医学界之栋梁。其办学经验也为近代中医教育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年4月,周恩来总理接见他时,他向周总理提议成立中医科学研究院、医院、中医医学院,发展中西医结合事业,提高中医地位。后来成立的中国中医研究院及四所中医学院,其中包含着施今墨先生的贡献。(本文摘自润东的博客年4月21日一文)
孔医堂宁波馆京城巡诊名医
●赵加林
七十岁,著名中医妇科专家,中医世家,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国家级名老中医李德衔教授之子,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再传弟子。临床工作四十余年。擅治:对中医妇科的经、带、胎、产四大症的中医调理和治疗有独特的见解和方法,尤其擅长治疗女性不孕和由于男性精子质量问题造成的不孕症。出诊时间:10月12日下午,10月13日上午,各限号15位,需提前预约。●刘洋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京城四大名医孔伯华再传弟子,孔伯华名家研究室成员,孔伯华学院中医传承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外治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诊断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主编和参编学术著作20部,发表学术论文近篇。擅治:神经科多种疑难病症,如帕金森症,脑梗塞及后遗症,重症肌无力(视物重影、眼肌下垂),易疲劳,咀嚼无力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以及各种肿瘤的手术放化疗后的中医康复治疗,风湿病,胃肠病,失眠,皮肤病。出诊时间:10月17下午,10月18日上午,各限号15位,需提前预约。●梁华梓
中华临床医学会常务理事、香港中华医学会研究员,全国名医论坛特邀嘉宾。从事临床工作50多年,长期从事军内首长医疗保健工作。主参编《常见病让中医传统独特疗法》等著作,发表获奖学术论文20余篇。曾获首届东方名人成就奖,全军科技进步奖,平衡医学金杯奖等奖项,被评为二十世纪传统医学杰出人才,跨世纪优秀人才,并被授予专科名医、科技之星等荣誉称号。擅治:临床治疗外感热病、支气管炎、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胆疾病、肾脏疾病、腰腿关节疼痛、月经病等内科、妇科、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出诊时间:10月19日下午(限号12位),10月19日夜诊(限号6位),10月20日上午(限号12位),需提前预约。●司同
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兼任北京中医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客座教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医学分会骨关节病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针刀医学杂志编委。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四十余年,目前已有四十余篇科研论文在国内、国际科技统计源核心期刊发表。擅治:脑梗塞后遗症、顽固性头痛、冠心病、慢性胃炎及消化道溃疡、顽固性口腔黏膜溃疡、慢性泌尿系感染,淋巴瘤、肺癌、湿疹及银屑病、带状疱疹疼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产后腰骶痛、遗尿及尿失禁等疑难病。
出诊时间:10月24日下午,10月25日,各限号15位,需提前预约。
●孔繁祥
京城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弟子,著名中医索延昌的入门弟子。
对内科常见疑难病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在中国刊物发表数篇论文,在跨入新世纪之年分别被选入《中国光代名医大词典》及《中国人才大词典》。从医三十余年,潜心研究中医理论及内科临床。
擅治:心脑血管疾病(心律的失常,偏瘫,高血压,眩晕,高血脂症),偏头疼,糖尿病及并发症,风湿痛,胃肠病(胃炎,慢性结肠炎),肝胆疾病(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胆囊结石),咳喘病,肺心病,肾病综合症(蛋白尿,浮肿,血尿),痛风病,前列腺疾病(增生,尿不尽),以及妇科疾病,更年期综合症,肿瘤等。
出诊时间:10月31下午,11月1日上午,各限号15位,需提前预约。
●单宝禄
孔医堂脊柱专家,国际自然疗法学院医学博士,现任北京康复医学会脊柱学分会委员,中国经络诊疗协会副会长兼学术部部长,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手法与健康研究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以现代解剖学和影像学作为疾病诊断的基础,对疾病作出明确、切实的判断分析。目前根据现代医学解剖学加普通X光加CT检查加MR检查定位,定性,应用科学系统的分析,找出疾病的位置,综合诊断方法。擅长治疗:1、儿童增高;2、颈椎病如颈椎骨质增生,颈部僵硬疼痛,头晕头痛,耳鸣,视力模糊,恶心,失眠健忘,手臂麻木;3、胸椎病,如背痛心悸气短等;4、腰椎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5、骨盆疾病如骶髂关节半脱位,骶髂关节炎;6、青年脊柱侧弯症下肢长短腿;7、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消化不良,痛经,等内科杂症;8、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运动损伤;9、脊椎常规保健。
出诊时间:10月16日下午,10月17日全天,10月18日上午,每半天限号12位,需提前预约。
就诊时请务必带上医学影像拍片,单大夫为手法治疗,非享受型按摩。
预约-(本馆10月1-4号闭馆,10月5号正常营业)
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