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活贯馅糖孟满喜

救活贯馅糖

一一介休贯馅糖生产随笔

孟满喜

说起贯馅糖,当年在介休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是介休本土食品的独特名片,正如山西民歌所唱:“平遥的牛肉太谷饼,介休的贯馅糖甜死人!”

可是,现在平遥牛肉名闻三晋,成为山西人送礼热门食品;太谷酥饼声名鹊起,省内超市随处可见。而介休贯馅糖前些年春节前后,市内超市可买到。这几年超市鲜有,农村集市才卖,除过年节根本不见。

这种情况,像一个孩子,小时红润健康,招人喜爱。岁月的营养本应使其茁壮成长,生命旺盛,无奈先天不足加后天磨难,命运多舛,几近夭折。

面对这种窘境,多少介休人苦无良策,心急如焚!

今年春天,好友任衍彪说:有个叫范前的年青人在做贯馅糖,想探讨相关文化。和这位年青人坐过聊过以后,我激动地说:“贯馅糖有救了!”

▲左一为武增世,左二为范前

但话是这样说,面对当下食品企业强手如林,食品种类繁若星辰的市场,介休贯馅糖能够起死回生、做大做强吗?这是涉及传统食品如何继承、如何创新的重大命题,介休人能居危奋进,给历史交出满意答卷吗?

笔者就这个重大命题,做了些粗浅探讨,权作抛砖引玉,为介休食品行业的艰难崛起,做点微薄贡献。

出身娇宠的“独生子”

把贯馅糖叫成介休的“独生子”,不是笔者杜撰噱头,哗众取宠,而是有依据的。

年晋中行署多经办所编《士特名优新产品》和年版《介休县志-第五编-食品酿造》赫然介绍:贯馅糖,系介休传统食品,山西省食品行业十大名产之一。

短短20字包含两个定义:一是“介休传统食品”,二是“山西省食品行业十大名产之一”。证明在改革开放十余年里,贯馅糖做为介休特产,位坐山西食品行业名产“宝座”,身份何其荣耀!

▲笔者与范前(右)

究其原因,是基于历史久,口感好,营养价值高三大特点:

早在乾隆版《介休县志-卷四食货》中就有“饧”的记载。年山西人民出版社任宪文主编《定阳传统面食》中,介休贯馅糖来历优美,照录如下:

“相传清康熙皇帝五台山朝拜下山,微服长行,驾幸长安,一睹昭陵遗风。路径我市,见有卖粞糖寸条的,吃着非常甜脆,随口说了声“贯馅岂不更好!”自此,介休寸条贯馅,称作贯馅糖。这就是贯馅糖的起源传说。

后来,八国联军进攻中国,北京沦陷,慈禧太后和光诸皇帝逃往西安途中,住在我市顺城关楼子车门,知县和士绅们,把贯馅糖献给慈禧品尝,慈禧吃后十分高兴,把其余的赐给官员,人人咂嘴称赞。慈禧和光绪皇帝立即下达口喻,从今以后贯馅糖作为贡品,冬至送诣京师。”

在中国文化和民俗史上,传说除过证明所称事物的历史久远性、存在合理性、传承广泛性之外,尤以其地域独特性,成为补充史志缺漏的重要内容,对宣扬和传承各地独特建筑、食品、工艺、方技、风俗等,具有无可替代的普化作用。

传说是否可信,不必认真考究。历史却是真实而严谨的,容不得半点虚构与夸张。

介休是寒食清明节的发源地,贯馅糖因其性热和冬令易存的特点,早已成为寒食节重要食品。

检索《辞源》寒具:冷食物名,即饊子。用糯米粉和麦油煎制成,可储存。寒食节禁火,往往用来代餐,汉人名为寒具。其异名有粔粉(楚辞-招魂)、餳(应劭-通俗文)、膏环(三国魏周成-杂事解沽)、粰梳(广雅)、环饼(齐民要术)、捻头(宋林洪-山家清供)等,因时因地而异”。《本草纲目》更清楚:“饴饧用麦蘖或谷芽,同诸米熬煎而成。古人寒食多食饧,故医方亦收用之。”

因此,早在古代,饧糖成为寒食节必备食物和首选礼品。唐宋诗人沈佺期、李商隐、扬万里等诗曰:“海外无寒食,春来不见饧”,“市远无饧供寒食”、“箫声吹暖卖饧天”、“粥香饧白杏花天”……好像人在外边,寒食节无饧可吃,如同过年没吃饺子一样遗憾。

介休人经过对饧食创造革新,贯以糖料,使之更加松脆香甜,成为冬季到寒食节间必备食品和重要礼物,从明清兴起传至改革开放后十多年后。

《介休市志》称:“介休贯馅糖不仅营养丰富,味道可口,而且具有润肺化痰,健脑补贤,养血催乳等医疗价值”。这可不是自吹自擂,药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能将贯馅糖主料“饧”收入其中,肯定有其药用价值。

后来,介休贯馅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介休市志》载:“90年代,市副食加工厂年产25吨,张兰、连福等镇也批量生产。”

介休贯馅糖,因其独特工艺,成为晋中大地的食品绝招。连福村71岁贯馅糖传人武增世介绍,年起连续三年,他受邀在榆次社火节上,现场表演“拉糖”,围观群众水泄不通,掌声起伏。

综上所述,称贯馅糖是介休食品的“独生子”,绝非浪得虚名!

将被遗弃的“独生子”

看到这里,有人质疑:“既然是好东西,怎么在市场上买不到呢?”

问得好!也是笔者苦思无果的问题。

带着这个疑问,年7月2日,笔者约同恢复生产贯馅糖的介休美程食品有限公司厂长范前,分别拜会连福制做贯馅糖老艺人武增世和原介休食品厂厂长张治润,终于解开了这个圪塔。

▲上右范前,左武增世

武增世,祖籍河北,父亲武林胜生于年,十几岁随父迁到焦寺(连福村俗名)西头。后来,村里来了个外地人,教给他做贯馅糖,30岁时开始独立生产,做到抗战时被逼停业。因故,后来说起连福贯馅糖,当地人都说:“西焦寺家会,东焦寺家不会。”

解放后,受极左路线压制,他家做贯馅糖时断时续,武增世从小随父学习手艺。直到年改革开放后,他牵头本村四人,开设贯馅糖手工作坊,三年后解体。从年始,全家投入贯馅糖生产,做了24年,年歇业停产。

问到停产原因,老武不无感叹地说:一是太苦重。每天凌晨2点多起来,就开始拉钖,卜俗称“拉白”,一连几小时,使劲拉住饧条反复后退,直到把黄色饧条拉成白色,中间出现小空眼。空眼越多,口感越脆越酥,常见8个眼,我家最多能拉到16个眼。后来,我进城送货,碰到一个河北人的麻糖特别酥香,经过讨价,用元买回配方,所以我家的贯馅糖和麻糖,在介休市场供不应求。二是生产时间短,每年只有冬季几个月;三是利润低,每年全家累上近半年,挣不下几个钱。后来二个儿子找到工作,苦轻挣钱多,我老了做不动啦,被迫停产。

▲原市食品厂长张治润(中)听范前介绍

当天下午,回到我家,原介休食品厂厂长、老友张治润应约而至。他年从食品公司调食品厂任会计,后兼副厂长,经常到车间观看贯馅糖生产,对工艺流程了如指掌。年调省国营苗圃,年调回升任食品厂长期间,介休贯馅糖生产达到鼎盛时期,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被评为山西省食品行业十大名产之一,热卖三晋各地,远销周边省市。

说到这里,我开玩笑说:“当年你像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名震天下,为什很快就败走麦城偃旗息鼓了?”

他一脸无奈,苦笑说:起初市场原料少,生产规模小,根本做不大。后来市场食品多如牛毛,都是机械化生产,质量稳定,价格便宜。贯馅糖纯粹手工制作,哪是人家的竞争对手?

更要命的是劳动强度太大,一块饧要拉30多遍,有时领导不在场盯住,或责任心差的班组长带班,偷懒少拉几遍,产品质量保证不了,销路就受影响。加之人们保健意识增强,遇糖色变,贯馅糖以糖为主要馅料,市场必然萎缩。

这时,他想起去年知彼所发《介休名吃贯馅糖》,说你们参考一下。他发来原文,对介休贯馅糖历史、工艺及倒闭原因详尽介绍,拜读后受益匪浅。

据他俩讲,现在介休贯馅糖作坊:连福村3家,刘屯村1家,洪善村1家。都是手工操作,季节性生产,春节前后农村集市居多,市里超市很少有卖。

为了印证他们的说法,我先电话咨询多年从事介休和灵石超市采购业务的王治国,他分析近年来介休贯馅糖被市场“遗弃”的原因,大致相同。

7月5日,我又前往银益超市和家家利超市,以给外省战友送礼原由购买贯馅糖。结果,一位服务员说:现在哪有贯馅糖?我说过年有吗?她说不一定,到时你再来看吧。另一位更有意思,我一问要买贯馅糖,她好奇地上下打量我,似笑非笑地答:“老汉家,你这是不看天气出凉粉吧(方言:不合时宜)。”说完扭身离开,以为咱是神经病呢!

救活“独生子”自有后来人

看到这里,大家会问:介休贯馅糖的先天不足和后天困境,真的无解吗?

在与范前深入交谈后,结论是否定的。答案是一句老话: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范前(左)给贯馅糖传人武增世介绍

范前,40岁,介休市义安镇北辛武村人,中等偏上个头,短发圆脸,两眼有神,话语较快,一看就是精干人。他高中学历,年应征河南洛阳某部当兵,年复员后,先是随父在村行医,继而做起焦炭生意。年到年,在介休市海能煤化公司工作10余年间,常给煤矿老板或客户朋友送礼,没有一次送过介休特产。他非常讷闷,经常自问:难道介休就没有特色食品吗?

后来,他听到介休贯馅糖,曾在全省有名,就产生了恢复贯馅糖生产之念,意欲填补介休食品市场空白。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难办!

▲范前给笔者和武增世介绍流水生产线

为了破解贯馅糖生产的手工制作、季节性生产、馅子含糖过多三大难题,他从年冬天开始,做了大量功课:

一一在本地超市购买各种饧糖食品,品尝比对;

一一根据饧糖食品包装和网上搜索,先后到河北、山东、湖北、江苏、四川等地厂家考察,确定采用江苏的生产线,山东的原材料;

一一投资40多万元购买自动化主要和辅助设备,买回加工材料:

一一安装设备,请来厂家技术员现场调试,做出符合设备说明的成品;

一一经过品尝,这些成品口感过硬。厂家技术员走后,自行配料改进,经过七、八十次反复试验,年5月1日产出较为满意的贯馅糖;

一一让工人们送给亲戚朋友品尝,提出各种意见,再行改进;

一一储存成品,经过今年春夏三个月常温保存,口感如初,没有变软及异味现象。

一一办理各种手续,租赁维修厂房,投资也有20多万元。

在此期间,试验废料2吨多,售出或送礼后发现霉变产品全部召回,仅此两项损失多达十几万元,连同工人培训和工资,共计30余万元。

就这样,从想法萌生到初出产品,己投资余万元。

▲范前公司生产的新产品

谈起损失,他坚定地说:“这是咱介休现在唯一的食品特产,不管花多少,一定要让顾客买的高兴,吃的放心!”

是的,细数介休原有知名食品:介休陈醋去了清徐,张兰牛肉已被平遥牛肉取代,义安黄酒早已无闻,介休白酒名不见世。

现有这些产品,多是农村手工作坊散打独斗,难成气侯,业主多以养家糊口为目的,很难做大做强,成为名牌产品。

近年来介休德兴隆白酒和曹麻老醋真材实料,古法酿造,质量可靠,口碑不错。但在当今白酒和食醋市场,前有大牌企业领跑挡道,割踞都市;后有民间作坊蚕食如蚁,争占村镇,他们一时很难冲出重围,成为同类产品市场的知名品牌,更不用说叫响三晋,走遍中华!

▲范前给笔者和武增世介绍流水生产线

问到今后介休贯馅糖怎样形成品牌,范前胸有成竹,娓娓道来:

一是本厂其他证件已全,10月份旺季生产前,办好食品生产许可证,拿到市场销售准入证;

二是已和山西农大食品研究所联系,帮助改进配方成份,把好营养元素配比关,并确定长期合作关系;

三是提高工人素质,6月下旬投资元,在晋中市食品检验检疫所培到质检员2名,今后再从山西农大招聘几名食品专业毕业生,做为技术骨干。

我一听很兴奋,称赞道:“想法不错!一看就不是土打土闹,起点很高,目光长远,我看好你!”

果不其然,那天我俩带着连福贯馅糖传人武增世,到厂里参观自动化生产设备,品尝小包装贯馅糖食品,老武再三叫好:不错,不错!这样做下去,肯定会成功。

当场,范前决定聘请老武为技术顾问,老武爽朗答应尽其所知,鼎力帮助!

▲范前介绍全国酥糖饴糖品种

下午在我家,范前又把他的想法给原食品厂长张治润做了介绍,并让他品尝贯馅糖样品,他一听一尝,动情地说:没想到贯馅糖制做的关键难题,被你一一破解了,真是后生可畏,后浪更比前浪高!并鼓励说:做事业贵在坚持,只有坚持到底,才会笑到最后!

范前虔诚地说:谢谢前辈鼓励,等复产后,我专门请老厂长现场指导。

期间,关于贯馅糖消费群体,大家一致认为应定位为儿童和礼品:要在保证贯馅糖内质不变前提下,面上销售和定制销售相结合,重点开发儿童生日、老人寿庆、十二生肖、节庆送礼、吉祥图案等不同系列、不同样式产品,并在各地招聘代理商,建立电商销售网络,才有可能做到经常性销售。

当然,这是今后整体布局和销售策略。

▲范前介绍全国酥糖饴糖品种

这一天,两位贯馅糖制做老人还就原料自制、包装改进、糖份降低等一些专业问题,提出许多宝贵建议,范厂长连连道谢,仔细记录。鉴于篇幅,兹不赘述。

结束语

面对市场上铺天盖地产大于供的烘培食品、酥甜食品、膨化食品、果冻食品、粥类食品,范前的介休贯馅糖,能够占领一席之地,争得一份“蛋糕”吗?过去因稀缺而娇宠的介休贯馅糖,怎样才能在后工业时代再次成为市场“香饽饽”?传统食品怎样才能与时俱进,适应现代国际一体化的市场需求?

诚然,现在让范前回答这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似乎强人所难,好在他已迈开坚实的第一步!有这么多好心人帮助,会走下去。顺利起步后,相信行政力量也会介入支助,那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至此,我的粗浅认识是:在历史变局中的人,自动切换于传统和现代的认知图式中,这是一种很自然的切换。在这种切换中,传统被现代融合前行,现代吸受传统而强大。这种规律并非人力可以左右,而是历史与生活的需要。

最后,祝愿范前介休贯馅糖的复兴之梦,奋斗成真,创新结果!

▲范前的新贯馅糖

附:本文初稿张厂长看后回复:

中午,拜读了老孟写的“救活贯馅糖”-介休贯馅糖生产随笔。感悟至深。孟老兄在短短的几天,写出如此质朴的好文章,我敬佩万分。说提意见,实为班门弄斧。一个困绕我多年的难题,在范前的努力下化解了,做到了。我们为他鼓掌,为他喝彩,为贯馅糖的“新生”而高兴。

我回来细细观看范前的贯馅糖产品时,发现皮料太厚,贯馅不足,分布不均,希进一步改进。望孟兄转告。

范厂长后回复:

收到,孟老师。张厂长也是用心观察产品了,这个问题就是熬温高,糖太干造成的,再生产出来就克服这个问题了。

孟满喜,男,年生,退休干部,介休市作协会员,汾河(知彼)散曲社顾问。擅长历史文化研究、散文写作,先后有文章发表于『山西文明网』、『老家山西』、『文化晋中』等媒体和报刊。

知彼

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yae.com/gypz/54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