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医案一则

陈某,女,38岁

主证:初因操劳过度,忧愁多虑,气血大伤,心失所养,述失眠六年不愈,曾去某院治疗未效,每夜只眠三四个小时,多梦易醒,头晕脑涨,精神恍惚,纳呆体倦,心慌气短,诊其面白,舌淡,脉细。

辨证:思虑伤脾,血不荣心。治法:补益心脾。

方药:首乌藤31g,当归12g,合欢皮12g,杭芍12g,远志10g,茯神12g,珍珠母25g,柏子仁15g,炒稻芽12g,炒谷芽12g,生山药15g。

服药三剂,病情大致如前,饮纳略增,故去杭芍而重用滋补,加何首乌25g、龙眼肉15g炒枣仁15g、北沙参31g、龟甲胶10g,服药十余剂后气血渐复,已能眠五六个小时,精力亦充,头晕大减,脉细。因虑其病程太久恐为一时奏效,嘱其连续治疗以资巩固。目前眠睡如常,已能做一般家务劳动,临床治愈。

—《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

此患因忧愁多虑而气血大伤,神失所养,失眠久不愈。辨证为思虑伤脾、血不荣心。法以补益心脾为主。补益心脾,在脏有心、脾之分,又有气、血之别,察刘师选方用药,并未大队滋补阴血,亦未大剂补气之用,其方味以甘平为主,且用炒稻芽、炒谷芽、生山药扶助脾胃之气,故三剂后,饮纳增,始重用滋补。治病有先后、标本之分,此一例治验,足资考鉴。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yae.com/gypz/80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