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晚期癌症患者六年自疗经历和对医学的感

白癞风对身体有什么伤害 http://news.39.net/bjzkhbzy/190329/7007786.html

承正堂亚健康调理中心秉承守正创新:

“一通、二灸、三调、四补、五养”特色的个性化调理理疗方案,

秉承《黄帝内经》的养生精髓,以“未病防治、已病调养,辨证论养,整体观”为出发点,安全!科学!有效!个性化!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导读:本文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揭开了恶性肿瘤及慢性疾病形成机制和治疗法则的神秘面纱,笔者希望让更多人受益,让古中医学的精华在现代发扬光大。

1癌症晚期,正确选择,犹有生机

癌症晚期,临危不乱,正确选择,犹有生机。本人男性、今年50岁,因父母在较大的年龄生我,故自少体弱,且伴有长期便秘、时有便血。直至08年的某段时间,大便转为近一个星期一次,后续伴随潮热(特别是下午傍晚时分、阵阵发热如潮水般涌来难受非常)每逢入夜则转为怕冷,口臭、屁多且臭、腹部胀痛欲死,腰痛如折(如折断般的感受)且腰肌无力,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最令人吃惊的是,自己偶然用手压向腹部深处时、竟触及里面有一个如烟盒般大少的硬快(中心处坚硬如石且有明显的压痛)其周边组织实痛且涉及范围较大。医院检查,为小肠系膜至后腰肌(主要为脊骨两端)组织(厚度4-5cm)恶性广泛增生,且已累及小肠、十二指肠、胰腺体、部分胃体底部,(所涉范围约10*12cm)并已开始侵入双肾。而且仍在不断增生之中。

很明显、已属晚期,且不能手术(因涉及范围较广,更不能把连带支撑体重的腹部至腰部的腰肌组织切除呀,否则、就会变成不能坐立的废人)院方唯化疗一法。又因所涉范围较大、较硬,被告知需加大剂量及次数才可能有效。但问及可能达到何种效果及身体是否能承受时,院方说只能尽力而为。言外之意本人当然清楚,迟早一死,何须死后要妻儿负债生活。于是、医院的一切治疗,将希望寄托于中医学的“保守疗法”。

笔者注:——瘤核坚硬、广泛扩散、身体虚弱——此种情形若做化疗必属九死一生(以其历尽痛苦而获一年半载的生存期,还不如早死早解脱)无数病例可证实,本人再三思量,最后未接受院方治疗方案。而今证实,当时的选择太正确了,否则、早就投胎去了。

2自疗过程,历尽艰辛

自疗过程,历尽艰辛,曾经彷徨,终未放弃。本人是一个医学爱好者,业余时间喜欢潜心研究中医学,特别是病后更是博览群书,且自然专注于对肿瘤病因病理及治疗方法的探索。可惜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却难以找到对肿瘤形成机制的本质性和系统性论述。病因病理难明,自然就不可能确立正确的治疗法则、方案及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法。虽然现代某些中医学者将肿瘤按西医学的分类法(如胃癌、肝癌…..等)采用中医学的“脏腑辩证”法则进行分类论述,提出相应的攻补兼备之法。

这种方法粗看似科学,但其实仍是未抓到本因的泛泛之谈(例如:若瘤体已扩散至多处脏腑及组织该如何辩证治疗?当实施补法时,究竟补什么?阴阳气血津何者为重?当补之不入时又是何因?当实施攻法软化及消除瘤体时,就必涉及如何确认瘤体的病理产物,是凝痰?是宿食之积?是久积之瘀?是积毒?还是样样都有?)实际治疗难度极大,其结果往往只能概念用药,就是含糊地应用大家都公认的“软坚散结、健脾化痰、活血理气、通经化瘀、清热解毒、通便排毒、补益气血……或加入各种蛇、虫、蚁……等各种新、奇、特类药物治疗一一尝试治疗。

本人在初始的治疗阶段亦是大致如此,但由于本人始终严格按中医学的辩证论治及脉症体征分析结果兼顾补益正气的法则,按病情的实际情形组方治疗,故初期效果亦可——三个月后自觉疼症基本消除(但触及瘤体仍疼)潮热止、瘤体周边组织已觉开始软化,但瘤体仍硬,大小不变(即基本能控制其生长)其它症状如前。

为了追求疗效(主要是想软化及缩小瘤体)在汤剂的基础上,本人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形加减变化特制了硇砂丸(专治腹部肿瘤的古方药丸)配合汤药治疗。如此用药了半年后,虽觉瘤体周边已基本软化,但瘤核仍硬,总觉其大小还未改变,口臭、屁多、腹胀、等症状仍如前。且自觉怕冷程度及腰痛如折的症状增加(腰肌已经开始麻木)人感精神萎靡、踡卧嗜睡、倦怠乏力、体重下降了数斤,肌肉已觉萎缩,感到体内功能正在逐渐降低,生命亦将逐步走向终结。再三衡量之后,果断停止了“硇砂丸”的治疗。但此时、人已渐迷惘,抗癌之道,究竟路在何方?

笔者注:——晚期体虚患者的肿瘤治疗,千万不能急躁,无视身体的承受力而欲加入副作用较大的消瘤药物治疗者有违古医学“虚虚之戒”的教训,最终必因消瘤不成而反送性命。好在本人整个治疗阶段都注重对身体功能的调养,并能及时纠正所犯错误,否则、必将如其它晚期患者一样走上不归之路。——及早发觉,回头是岸,又一次躲过了必然发生的“劫数”,幸运之神再次降临。

3偶读古籍、感悟真谛、肿瘤之因、阳虚寒凝

求生是人类的本能,虽在心灰意冷之际,仍不间断对肿瘤病因病理及治法的探求。一个偶然的机会,本人在书店中搜索到一本中医古籍,里面列举了因阳气虚引起的数十条症状及所形成的病理机制。通过认真体会和深刻的思考,终于明白了“邪之所奏、其气必虚”的千古哲理,并由此理解了“阳虚寒凝”的病理机制,这也是肿瘤形成的主要原因。

腹部恶性肿瘤(包含良性肿瘤)是在人体脏器功能低下的前提条件下,再复合其它致病因素所产生的病理产物(食积、寒痰、瘀血——部分患者伴有毒积)逐渐(至少数年或以上才会生成)结聚(结聚的条件为寒凝——首先是阳虚部位的经脉和组织因内寒而慢慢结实成块,其结果必致周边的脏腑功能逐渐退化而产生各种病理产物,而且因功能退化而难于排出体外,最终被体内的寒气凝结)而成瘤体——(实为因虚致实之病)若知其理,必知其正确治法(只是因病情的深浅,瘤体的大小、部位、坚硬程度、合并症状的多寡和个体体质的好坏,及发病之时间长短……治疗有难易而已,总的来说,易者可愈、难者可控。

4恶性肿瘤的病因病理和形成机制

1、疾病本因——体内阳气(主要是肾阳之气或肾脾胃三者之气)虚衰到一定程度。

2、其他原因——经常食生冷物、难消化物、粘滞类食物、不洁类食物、熬夜、凶酒、经常服用破坏肾脾胃功能的药物(如各种抗生素、激素类及清热解毒类中药)经常受寒、爱生气、缺少运动及各种久治不愈的慢性疾病……等。

3、形成机制——当人体的阳气低下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内寒之症(阳虚生内寒)此时的身体(特别在腹腰部)表现就是比常人怕冷,当腹腰部怕冷的症状持续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后,并在各种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就会发生经脉(气血运行的通道)因寒而凝结(寒凝经脉)的病理现象,而寒凝经脉的结果就是经脉内气血不通并产生血瘀(寒凝血瘀)当某个部分的经脉产生寒凝血瘀时,该部分及周边组织就会因缺少血气的温养而逐渐坏死(初期表现症状为麻木,若在体内深处即难以发觉)最终将被体内寒气凝结成块。这就犹如将一块猪肉放入冰箱后就会因寒气凝结变硬的原理一样,这就是腹部肿瘤最主要的病理形成过程,凡是腹腰部可触及的较实(时间长了就变硬)的组织部位其皮肤手感较冷的就是寒凝的证据。

4、肿瘤生于不同部位的原因——人体哪个部位阳气不足就会在相应部位形成

5、肾阳虚的肿瘤形成过程阐述——癌前病变的症状和最终形成腹部肿瘤的病因病理机制

  

肾阳虚之人其骨亦冷(如果你是特别怕冷之人,摸摸自己的膝部就知道)——如果脊骨亦寒,则脊骨周边的腰肌组织就会发生寒凝此时若能及时治疗则可避免其寒凝组织继续加重和向周边横向扩展及深处渗透。若渗透至机体深处造成寒凝就会波及某些脏器及组织病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结块就会到处形成也就是到处扩散生长——扩散过程的速度与阳气虚的程度及脾胃功能关系密切——这是因为其1:患者的脾胃功能越弱,就意味着能生成的营养物质和气血越少,身体的所有重要器官的功能和体能就越差。其2:脾胃功能越弱、吸收消化就越差且因此而产生食积和痰饮的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又因寒凝结块和寒凝经脉之体会到处阻塞(主要阻塞在胃肠道…..)及肾气功能低下而难于外排,其结果就会不断被体内寒气所凝结而生成胶结难解的食痰,最终形成能被各种方法检查发觉的瘤体—这就是中医学的“因虚致实”之理——也就是困扰了现代医学界数百年的“肿瘤形成机制之谜”——其实、此病变机制早已隐含于历代名家的零星著述之中,只是很少人将其与肿瘤之因关联。

记得年,本人曾经帮一病人作检查,发觉其贴骨疽已向深处渗透,并从其腹部正面深处触及有组织已变实及压痛,只是范围不大,本人建议应立即治疗,医院作检查及CT扫描后并未发觉有什么瘤体已生成其家属认为本人危言耸听,后不到一年,因腹腰部疼痛,医院检查为恶性小肠系膜肿瘤且已扩散到胃底区域始信本人所言不虚,幸运的是瘤体发觉之时整体已经开始硬实但未到较硬程度故仍可治疗。后经本人帮其治疗近半年,结果瘤体周边组织已基本软化,只余最硬的瘤核。最后用温补肾阳及调理脾胃功能之法调养约半年以完全控制瘤核再生长。

5胃癌、胰腺癌等的形成机制阐述

其病理形成机制仍是在肾阳虚的先决条件下逐渐形成的(所不同者是寒凝结块在不同部位,并产生各自不同的病理产物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如前所述,当腰肌寒凝继续向体内深处渗透时:

  

若寒凝结块于小肠肌膜的区域就会使小肠的运动变得困难(小肠肌膜组织寒凝,必致小肠运动功能低下)这时,食物在小肠的消化吸收和运行就会变得困难,这样就必会经常产生食积和食痰之类的病理产物,其症状先是右腹经常产生胀痛及放屁较多(用手触压就会感觉里面实疼,严重的会硬疼)随着时间的推移,胀痛就会波及整个腹部且令人难忍,这是因小肠里面的食积和痰饮被寒气所结,肠道阻塞较严重之故(此时、连放屁亦变得困难,患者胀痛欲死)——这就是小肠癌的形成过程。

同样的——当寒凝组织波及到胰腺、胃体底部时,胃部的消化亦发生困难(胃底组织寒凝,必致胃体蠕动功能低下)这时,食物在胃体的消化将同样变得困难,这样、胃体亦必会经常产生食积和食痰之类的病理产物,其症状先是上腹部经常产生胀痛(用手触压就会感觉里面实疼,严重的亦会硬疼)呕呃和口臭(食积、痰饮发酵产生的有毒胃气上冲于口咽部位的结果)

当寒凝组织波及到妇女的子宫——亦即形成子宫癌,当然就会影响月经、排毒、生育与性生活…..等问题,除会产生疼痛,还有可能产生各种异常的分泌物。此病因较单纯,亦不涉及复杂的病理产物,故相对容易治疗。但会同时涉及肝经的病变,故需连带治疗。

6病因既明、应对有策、治病求本、千古哲理

虽然瘤体形成的本因与生长扩散的机制已明了,但因本人体内的瘤体坚硬且大(涉及范围较大)加之身体虚弱,自然不能强行消瘤。(一般药物无法消除坚硬的瘤体,如强行长期用高度副作用的药物消瘤,则身体的所有器官及气血、组织特别是肝肺等娇嫩之体必会同时受到消瘤药物的严重摧残,这是事实,亦是稍有常识之人都应可明白的道理,若强行,必定付出生命的代价,无数事实已证明了这个真理)于是、本人干脆放弃了消瘤的念想,而是根据古人治病求本的法则采用大补肾阳脾胃之气为主、结合化痰散结、温寒散凝…..等方法继续软化周边瘤体组织及控制瘤体的生长和尽可能延长自己的生命。

注:机体阳气及脾胃功能恢复就不会再寒凝经脉和组织,也不会产生新的痰饮食积为寒气所凝,瘤体自然就不会再生长和扩散。同时、当体内阳气恢复到较高的水平时,瘤体的寒凝物质就会渐被温散而排出体外,这就是癌症的自愈机制,亦是古人一直强调的治病求本之理,而脾胃功能恢复就可以从饮食中源源不断地吸收营养物质以维持生命所需,自然就可让生命延续。而今证实、当初选择“带瘤生存”这种实属无奈又是唯一的方法是完全正确的。

为什么病人做手术以后还会重新生长复发?为什么做完放化疗后癌细胞会扩散及聚集成新的瘤体?为什么消瘤越快,人离死期却越短?为什么癌瘤消了,人却死了?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呀!

7癌症治疗、须据实情、正确治疗、可愈可控

1、对于早中期患者——如果瘤体不大(少于5cm者)未到结硬的程度(若是腹部肿瘤只要用手触压即知)且患者体质不会太弱者,无论其生在什么地方,都可用一般的消瘤药物(需要准确判断形成瘤体的病理产物——如寒痰、食积、血瘀……等选用合适的消瘤药物——病理产物的准确判断有一定难度,拍片及提取物化验均难以确定,需要专业且经验丰富的中医师经过严密的四诊合参才可大致把握。)

2、对于中晚期患者——瘤体大于5cm以上,且瘤体已较硬者。此时一般中药就基本不能将瘤体消除而只能手术切除。但须在术后将瘤体周边的经脉和通道及时疏通(这点非常重要,否则术后的残存物质将难以排出而重新积聚,日后又会形成新的瘤体——只要用中药疏通了就无须化疗,只要不做化疗就可长期生存)最后用中药及营养物质调养好身体即瘤体永不再生。如因体虚较甚不能手术者,亦可用中药以治本为主,治标为辅的方法获得较长时间的少痛苦生存。

3、对于不能手术的晚期患者

  

①若瘤体已扩散但扩散处未结硬者,仍可用中药标本兼治,使扩散处的瘤体消除或软化。最后剩余坚硬的原发处瘤体,就可通过治本之法控制其生长而获得长时间的无明显痛苦(仅表现不适,但不影响生活质量)生存(生存期长短全因个体气血状况及脏器功能而定,与残存于体内的瘤核无关。据国外医学界证实,部分老人死后的尸体经解剖发觉其体内生有瘤体,但因生前没有明显痛症而未被发觉就是最好的“与瘤共存”证据——也幸好未及时发觉,否则、必因过度治疗而提早死亡)——本人就是属于这个阶段的患者,全因选择正确并精通肿瘤控制之术而存活多年。

  

②若瘤体已广泛扩散且扩散处已结硬,并发症较多加上身体较虚弱和严重消瘦者,就只能用中药保守治疗,尽量减轻痛苦,只能如此。

4、癌症之痛,真的无药可治吗?

  

患者痛症之多,不可胜数,但只要找到了引起疼痛的原因,就一定有解除之法。如果精通古中医学的辩因论治和辩证论治之术,又何愁疼症难除。众所周知,癌痛主要表现为“阻塞型疼痛”并由“因虚致实”而起,只要找到因何而虚(阳虚、气虚、阴虚、血虚)虚在何部(四诊合参可知)实(阻塞)在何处和致实的病理物质(痰、瘀、食积、毒积、寒凝…..)是什么,即可对因和对症下药,只是治疗的难道稍大,需要化解某些较为顽固的病理物质及最终治疗其本因(各种虚症)才可以完全解除疼苦。——例如:若患者因阳气虚衰而引起的寒凝型疼痛,只要用温寒散凝、温通经脉的药物并根据其病变部位的不同而加入引经药物治疗,即有较明显的标本兼治的止疼作用。

笔者注:痛者不通,通者不痛。要治疗痛症必须要了解痛因而准确用药兼时时顾护患者的正气,切不可概念性的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类药物胡乱治疗(例如:因寒凝不通而痛者、温散寒凝即可止痛,因燥涩不通而痛者、润燥化瘀即可止痛,因血瘀热滞不通而痛者、清热化瘀即可止痛,因寒痹不通而痛者,散寒宣痹可止痛,因气滞不通而痛者、理气行血可止痛,因气虚难行而痛者、补气行血可止痛…….痛因不同、治法亦异)否则、必因损耗了患者本已不足之气血而致病情恶化。晚期患者的治疗不容有失,一旦误治或因心急而消瘤过度就没有回头路可走,这点要切记。

只可惜,时下治疗各种痛症者,多数就只会用止痛药临时止痛,而过后依然,还会产生各种副作用,治病就真会这么难吗?——不明病因,已成时弊,中医精华,荡然无存,怜我患者,病不逢时,治疗不效,费用奇高,病随一生,穷死一世,仲景医圣,怎可暝目?

5、疾病的复杂性和现状的无耐。

  

相比前人,现代社会的人类疾病表现得非常复杂,这是因社会整体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变迁所致。

  

①饮食环境在变:为了养活庞大的人口,各种速长剂、杀虫剂、食品添加剂、转基因食品……应运而生,无时不在威胁人类的健康——食物的生长周期短必致其本身营养不足,而各种xx剂的广泛应用更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健康威胁。

②生存环境在变:大气质量、水资源、各种异常的气候环境、异常的微生物滋生……无时不在影响人类的健康。

③生活态度在变:利欲熏心、生活压力、情绪压力……等比前人倍增。

④生活方式在变:夜生活多,睡眠不足,色欲横流,运动减少,吸毒酗酒,各种赌博……等。

⑤治疗方式在变:由于涉及的病因多样,病机复杂,病理产物多且顽固,致很多病症难于找到真正的源头原因(即使找到原因但病理产物多而繁杂依然难以治疗)于是能控制者就尽量控制,不能控制亦无法治疗者就只能不了了之。各种抗生素、激素、止痛药、中药的清热解毒药……等泛滥应用,致人体功能日渐低下。

8明确病因,万病可治控

人体一切疾病之本因都在于阴阳失调

先解释几个重要的中医学概念,概念既明即病因亦明,病因既明即病理亦明,病因病理明了,则治疗法则可立,制方依据可凭。

  

阴阳概念

阴是体内的津液类物质的统称,也是构成血液的基础物质,有濡润各器官组织的作用。可分肾阴、脾阴、胃阴、肝阴、心阴、肺阴。

阴液不足——阴虚生内热(或内火——火比热的程度要高)、此热因阴液不足而生(水不制火)故称虚热,补阴即愈——切记虚热不能用清热法治疗(否则必越治越坏,一生难愈)必须要滋阴降火才可治疗。当症状消失后,就转为益阴养血兼少补阳气之药(即善补阴者于阳气中求阴之意)调养适当的时间,当体内之阴阳达到平衡即可彻底治愈,这样就不会向各种慢性病方向发展。

阳指蕴含人身的阳性之火(又称命门之火、简称阳气)具有温熙人体、抵抗寒邪的作用,是产生人体生命动力之火,相对阴性物质而言、阳火是一种功能,也是产生功能之气的主要来源,故习惯称之为“阳气”。可分肾阳、脾阳、胃阳、肝阴、心阳、肺阳。

阳气不足——阳虚生内寒,寒是因阳气不足而生,故补阳气(补阳气者亦要适当加入少量补精血之药,即善补阳者于阴中求阳之意,其加入比例视患者的实际情形而定——须经脉症分析才可准确判断)即内寒自消——注:肿瘤成因所以数百年让人困惑不解就是因没有弄清阴阳的病变机制。

气是体内的精血物质和阳性之火共同产生的功能之气(亦即阴+阳产生功能之气)它是维持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功能的动力之气,具有推动血液和津液运行和统摄血液和津液在脉管中运行而不使其溢出脉外的作用。可分肾气(下焦之气)脾胃气(中焦之气——简称中气)心肺气(上焦之气)人身处处有功能之气。此气弱即功能弱而百病生,此气衰即功能衰而人易老,此气足即功能好而病难生,此气绝即人生灭。——气有不足之分(气虚)绝无气盛之说(功能之气,身体至宝,只有不足,绝无过盛,理解错误,必生祸害)“气有余即是火”之说纯属谬论,“阴虚阳盛”之人才会生内热(火)

精血——是维持器官和人体各组织功能的物质基础。其中精藏于肾,来源于父母体受,是人体最宝贵的精华物质,人的一生都在不断损耗,但可于后天得到补充,血能生精即是。

人体的“精血津气”四者都可通过食物营养所化生,但必须依赖健全的脾胃功能才可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故长期精血气虚衰者,单纯补精血不佳(功能不好、如何吸收,调好了脾胃肾功能即吃什么都能补)而健脾补肾(补肾脾之气,补气即能生血)就会效果显著。

《一病一方》验方大全之胃肠病

病名:呃逆

验方治疗:谭福堂经验方—升降脾胃代赭石20克,厚朴10克,半夏10克,公丁香5克,党参12克,柴胡10克,淮山15克,云苓10克,当归10克,佛手9克,香附6克

病名:膈疝

验方治疗:周凤梧经验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全瓜蒌15克,薤白9克,姜半夏9克,郁金9克,炒白芍9克,佛手9克,丹参12克,砂仁4.5克,白檀香1.5克,甘松6克,玫瑰花3克

病名:食管瘅

验方治疗:邵金阶经验方—清膈饮加味银花30克,连翘30克,蒲公英30克,桔梗15克,甘草10克,红花10克,赤芍10克,枳壳10克,延胡10克,乌药10克,青木香10克

病名:食管痹

验方治疗:施今墨经验方—开郁汤薤白10克,瓜蒌25克,赭石12克,旋覆花10克(布包),晚蚕砂10克,炒焦皂子10克(与蚕砂同布包),炒枳实6克,茜草根10克,淮牛膝10克,桃仁10克,杏仁10克,油当归12克,郁李仁6克,火麻仁18克,野於术10克,郁金10克

病名:食管癌

验方治疗:关幼波经验方—理气化痰、祛瘀散结代赭石30克,生瓦楞30克,刀豆子30克,泽兰30克,板蓝根55克,当归22克,瓜蒌22克,旋覆花10克(包),杏仁10克,橘红10克,佛手10克,香附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山慈菇10克,焦白术10克

病名:胃疡

验方治疗:夏度衡经验方—肝胃百合汤柴胡10克,黄芩10克,百合20克,丹参15克,乌药10克,川楝10克,郁金10克

病名:胃瘅

验方治疗:孟澍江经验方—加减温胆汤全瓜蒌12克,姜半夏9克,川连3克,苏叶6克,陈皮6克,淡吴萸2克,枳实8克,姜竹茹10克,姜汁少许

病名:胃络痛

验方治疗:李恩复经验方—凉润通降当归9克,白芍20克,川芎9克,茯苓12克,百合12克,乌药9克,石斛12克,蒲公英15克,菖蒲12克,瓜蒌9克,薤白6克,鸡内金9克,三七粉2克(冲服)

病名:胃痞

验方治疗1:张镜人经验方—疏肝和胃软柴胡6克,炒黄芩9克,炒枳壳6克,生白术9克,赤芍9克,白芍9克,炙甘草3克,旋覆花(包)9克,代赭石15克,制香附9克,佛手片6克,炒山楂9克,神曲9克,白花蛇舌草30克,谷芽12克。

验方治疗2:王灿晖经验方—健脾益胃汤太子参15克,淮山药12克,焦白术10克,云茯苓12克,川石斛12克,川朴花8克,八月札10克,鸡内金10克,白花蛇舌草20克,丹参12克

病名:胃胀

验方治疗:梁乃津经验方—养阴益胃沙参15克,石斛15克,花粉20克,郁金15克,佛手15克,白芍20克,甘草10克,乌梅15克,木瓜15克,五灵脂15克,青黛3克

病名:胃缓

验方治疗1:张海峰经验方—苓桂术甘汤加味茯苓35克,肉桂7克,焦白术12克,炙甘草6克,枳实20克,黄芪20克,升麻5克,佛手9克。验方治疗2:陈泽霖经验方—苍朴桃红煎苍术9克,厚朴9克,半夏9克,陈皮6克,桃仁12克,红花9克,当归9克,赤芍9克,川连3克,干姜6克

病名:食瘕

验方治疗:聂天义经验方—厚朴三物汤加味厚朴32克,枳实12克,大黄12克,陈皮12克,降香12克,桃仁12克,炒莱菔子64克,半夏曲9克,丹参30克,甘草3克

病名:胃反

验方治疗:刘赤选经验方—加味失笑散蒲黄5克,五灵脂9克,白芍12克,山楂肉15克

病名:胃癌

验方治疗:张梦侬经验方—解毒散结赭石粉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旋覆花(布包)9克,煨三棱9克,赤芍9克,夏枯草60克,白茅根30克,白花蛇舌草克

病名:饥厥

验方治疗:朱进忠经验方—黄芪建中汤加味黄芪15克,桂枝9克,白芍18克,生姜3片,大枣7个,炙甘草9克,当归9克,生龙骨12克,生牡蛎12克

病名:伤食

验方治疗:《中药成药学》—开胸消食丸山楂10克,炒麦芽10克,炒神曲10克,木香10克,厚朴10克,槟榔10克,甘草5克,熟大黄15克,青皮15克

病名:厌食

验方治疗:蔡化理经验方—开胃消食饮神曲15克,炒麦芽15克,炒山楂15克,槟榔9克,陈皮6克,木香6克,炙甘草4.5克

病名:胃石

验方治疗:施今墨经验方—软坚消积瓦楞子50克,海浮石15克(2味同醋煅同打),白芍50克,柴胡15克(2味用醋炒),广皮炭15克,炒枳壳10克,苦桔梗10克,香附15克

病名:胃饮

验方治疗:朱可贞经验方—温胆汤加减法夏10克,云苓10克,枳实8克,泽泻7克,陈皮10克,菖蒲8克,胆星5克,甘草4克,生姜3片,广香5克,竹茹5克,桂心5克,赤芍7克

病名:类霍乱

验方治疗:《证治准绳》方—养胃汤厚朴30克,苍术30克,半夏30克,藿香15克,草果仁15克,茯苓15克,人参15克,炙甘草7.5克,橘红7.5克,生姜7片,乌梅1个

病名:暴泻

验方治疗:储沨经验方—胃苓汤加减猪苓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苍术10克,白术10克,桂枝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甘草10克

病名:久泄

验方治疗1:卢芳经验方—止泻汤苍术12克,炮姜6克,茯苓15克,车前子15克,诃子5克,神曲5克,罂粟壳5克。验方治疗2:赵喜俊经验方—葛根芩连汤合四君子汤加减半夏12克,葛根12克,黄连6克,防风6克,木香6克,柴胡6克,甘草6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赤石脂15克,陈皮10克,当归10克,荷叶10克,槟榔10克,白芍18克,干姜3克,熟军8克

病名:大瘕泄

验方治疗:路志正经验方—乌梅败酱汤乌梅15克,败酱草12克,黄连5克,木香9克,当归10克,炒白芍15克,炒实10克,太子参12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葛根12克,炙甘草6克

病名:小肠瘅

验方治疗:费天道经验方—红藤汤加减红藤30-60克,蒲公英30-60克,败酱草30克,板蓝根30克,丹皮12克,生甘草12克,当归12克,生薏仁18克

病名:肠痈

验方治疗1:董建华经验方—解毒消痈汤银花12克,连翘12克,蒲公英30克,败酱草30克,红藤30克,赤芍9克,丹皮9克,桃仁9克,丹参12克,玄胡12克,生大黄4克。验方治疗2:梁秀清经验方—肠痈清解汤蒲公英30克,海浮石6克,石膏10克,银花20克,苡米30克,黄柏6克,党参10克,熟地10克,白芍20克,甘草15克,刘寄奴15克,连翘10克

病名:气腹痛

验方治疗:《证治准绳》方—木得顺气散木香、香附、槟榔、陈皮、砂仁、青皮、苍术、枳壳、厚朴各6克,炙甘草3克,生姜6片

病名:肠郁

验方治疗:金仲达经验方—抑激止泻汤党参12克,白术30克,炮姜炭30克,防风炭30克,茯苓12克,仙茅12克,补骨脂12克,炙甘草8克,陈皮8克,木香6克,白芍24克

病名:伏梁

验方治疗:陈克明经验方—小承气汤合红藤煎加减生大黄(后下)10克,炒枳实10克,焦山楂10克,神曲10克,大腹皮12克,红藤20克,蒲公英20克,银花20克,陈皮6克,厚朴6克,木香6克,莱菔子15克,黄连3克

病名:肠瘤

验方治疗:徐复霖经验方—解毒活血生黄芪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白藓皮15克,炒乌梅15克,儿茶3克,五味子3克,三七粉3克,地肤子10克,莪术10克,三棱6克,甘草6克

病名:肠癌

验方治疗:王绪熬经验方—解毒利湿槐角12克,槐花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生苡米30克,藤梨根30克,土茯苓30克,猫人参60克,无花果15克,侧柏叶9克,苦参9克,生地榆9克

病名:肠痨

验方治疗:张泽生经验方—健脾益气潞党参9克,炙黄芪9克,炒白术9克,炙升麻3克,法半夏9克,广陈皮5克,炒枳壳5克,广木香5克,沉香曲9克,炮姜1.5克,炙甘草3克,香橼皮5克

病名:肠痹

验方治疗:徐济群经验方—加味小承气汤厚朴10克,枳实10克,酒军10克,陈皮10克,黄连12克,木香12克,砂仁12克,藿香12克,腹皮12克,川芎15克,瓜壳15克,柿9枚

病名:肠结

验方治疗:许履和经验方—理气活血当归10克,延胡索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木香5克,青皮5克,陈皮5克,乌药5克,炒枳实10克,神曲10克,炙甘草3克

病名:脾约

验方治疗:李玉奇经验方—习惯性便秘验方黄芪20克,白术15克,炙升麻10克,当归20克,党参20克,桑椹20克,女贞子15克,柴胡20克,黑芝麻20克,甘草20克,生地20克

病名:脾痿

验方治疗1:张学文经验方—强胃汤香附10克,砂仁6克,陈皮10克,党参12克,白术12克,半夏8克,白芍12克,山楂15克,石斛10克,丹参15克,三棱10克,甘草5克。验方治疗2:贾淑兰经验方—补脾益气方人参(先煎)5克,黄芪15克,甘草15克,山药15克,炒白术10克,白芍10克,刺五加8克,秦艽8克,大枣5枚,当归12克,麦芽6克,谷芽6克,六曲6克,紫河车(研末冲服)4克。

文章来源:本文来源于新宇医馆《名医名方》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健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yae.com/gypz/81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