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芽 >> 谷芽入药 >> 古劳茶

古劳茶

古劳茶属绿茶,产于广东省高鹤县,以绿茶传统品种古劳茶茶树的嫩芽幼叶制成,为高鹤县特产,也是广东省名茶和中国传统名茶。因主产地在位于高鹤县的古劳镇,其茶树又名为古劳茶树,故被称为古劳茶。

据传,唐代有一位诗人在西樵山定居时,曾带了浙江名茶顾渚紫笋的茶种在山上种植,并制茶品请众人品尝。古劳山与西樵山遥遥相望,山上宜种茶,而当地的客家人也喜爱喝茶,所以,茶界中有人由此推测,大约在宋代,当地的客家人就生产、制作古劳茶,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而历史上,作为客家人种植、制作的客家茶,古劳茶也是远行的客家人,尤其是旅居海外的客家人时常随身携带之物,以及旅居海外的客家游子回到客居地时,必要向亲友分赠之物:带着它,就象家乡在身旁;送上它,就是送上来自家乡的一份祝福。古劳茶盛于清中期,当时已远销欧美澳等地,但在二十世纪三十~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期间,几近匿迹,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才逐渐恢复。但因种种原因,至今仍属珍稀茶品。

古劳茶茶树有青芽型(俗称青蕊)和红芽型(俗称红蕊)两种。相比较而言,红蕊型茶品香气较淡薄,因此,大多数的古劳茶茶品,尤其是高品质的古劳茶茶品,以青芽型茶树之青叶为原料。

古劳茶茶品可分为古劳茶和古劳银针两大品类,以古劳银针为上品。而古劳银针中,又以产自丽水的翠岩银针为珍品,曾被古人称为可堪比武夷岩茶之佳茗。

目前,古劳茶茶品可分为三个档次。一为高级古劳银针。该茶品为以采摘于春分前后的一芽一叶初展之新芽叶为原料,鲜叶幼嫩细长。其干茶为条索状,圆钩形,色墨绿,白茸毫披复其上,如大雪覆盖着的苍松翠柏。因其细小,被称为“雀舌”;又因其白毫浓密,又被称为“雪谷芽”,为炒青绿茶。一为普通古劳银针。该茶以清明前后一芽二叶初展之新芽叶为原料,其干茶为条索状、圆钩形,色黑绿,略显白毫。因圆钩紧致,色深偏黑,故被称为“黑蕊”,俗称“豆豉粒”,为炒青绿茶;一为古劳青茶或低档古劳茶。其以谷雨前后新生的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之青叶为原料,其干茶外形圆紧,色青褐。因其芽叶间的夹角较宽大,故俗称:劈蕊,为烘青绿茶。

与其它绿茶茶品相比,无论何种、何档次的古劳茶,其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茶香。因用高火炒制,古劳茶具有独特的焦香。就古劳银针而言,其干茶香是干枯的茶叶干焦香;第一、二道茶,茶汤的香是带着被水润泽之茶叶产生的柔润的茶叶香的水焦香;第三、四道茶汤之香为麦芽糖烘焦后的甘焦香,而从第五道茶汤开始,茶焦香和着糖焦香之茶香绵绵柔长,浓郁又柔甜。品古劳茶之味,闻古劳茶之茶香,其茶韵就如远离家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有苦苦的思念,有温润的怀想,有甜蜜的回忆,那又苦又甜的思乡之情是如此绵绵不绝……

古劳茶是客家人制作的客家茶。客家人是一个迁移居住的族群,对故乡的思念已成为这一族群的心理—文化基因。常言道,文如其人,而茶又何尚不是如制茶人?想来,古劳茶也满含着客家人对故乡的深切而悠远的思念吧!

古劳茶是高火制作的绿茶,宜将沸水冷却至摄氏95度左右冲泡,方得该茶之妙香;宜一冲一饮,方得该茶之佳味。

茶语:思乡之情。

本文已收录至即将由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茶知道》一书。图片来自网络。

扫一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yae.com/gyry/105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