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是春天最后一个节气,谷雨之后气温将升高,雨水增多,谷物从小小的胚芽开始肆意生长。“谷雨”与物候、时令和农事活动完全对应,《群芳谱》载:“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节气期间是否降雨及降雨量的多少对谷类作物的播种、发芽、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谷得雨而生也
唐诗中有关谷雨节气的诗,在表述农事活动时,几乎都落在谷雨之雨上,如李咸用《同友生春夜闻雨》:春雨三更洗物华,乱和丝竹响豪家。滴繁知在长条柳,点重愁看破朵花。檐静尚疑兼雾细,灯摇应是逐风斜。此时童叟浑无梦,为喜流膏润谷芽。
诗人春夜闻雨,然后对其进行一番细致的想象和摹写:雨洗物华、愈加纤尘不染;雨声如乐、交响豪家丝竹。一滴滴雨落声繁,压长条之柳;一点点雨落力重,破娇弱之花。深夜落雨、润物无声,使人误以为雨如雾细,突显了诗人对雨的欣喜。最后,诗人料想童叟应一夜无眠,为这谷雨及时、谷芽生长而狂喜。观此诗,可知唐人对雨水之重视。
又如白居易《杜陵叟-伤农夫之困也》: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民生之困,除却官府的横征暴敛,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天灾。三月谷雨无雨,导致越冬作物麦苗干死,秋收谷物的播种、发芽受到极大冲击,成活率极低;九月降霜过早又导致本来就少的秋熟作物直接减产、甚至绝收。农夫在颗粒无收的情况下受到恶隶的急敛暴征,其困苦程度不言而喻。谷雨无雨的天灾,强有力地反映出谷雨之雨对民生的重要性,也侧面解释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