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严永金(-),男,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文学学士,教育硕士,副研究员,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十堰地方文化。
摘要:《兰心诗钞》是鄂西北地区发现的唯一一本社团诗人诗词合集,该诗集共收录王和斋等9人作品篇。《兰心诗钞》的题材范围和思想内容可以概括为均州风物、民间风习、士人风雅、羽士风骨、古人风度等五个方面,本文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兰心诗钞;思想内容;十堰;均州
中图分类号:I.2;I.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5-()04--04
《兰心诗钞》是迄今为止鄂西北地区发现的唯一一本社团诗人诗词合集。该诗集共收录王和斋等9人作品篇,这9位作者同属清代道光年间均州(今丹江口市)文学社团“兰心诗社”成员,其中王和斋、沈吉庵、王丽川、相育堂和贾品三等5人系地方文人、画家和官员,而张印槎(宗源)、徐辉山(贵玉)、周莲斋(复泰)、叶问梅(雪斋)等4人则均为武当道人。《兰心诗钞》于清代道光九年(公元年)由“含茹斋”木刻印刷,距今已余年。
“兰心诗社”的9位成员,虽分属士人和羽士,但儒道雅集,吟风啸月,诗词唱和,书画交往,演绎出十堰文坛的风雅盛事,留下了十堰历史的艺苑奇葩,难能可贵,弥足珍贵。
客观地说,《兰心诗钞》的题材范围比较狭窄,思想内容比较局促。个中原因,既不是作者胸怀境界之褊隘,也不是作者学识才华所制擎,而是“兰心诗社”的创作原则所制约。《兰心诗钞》开篇,即为王和斋之《兰心诗墅励规四则》,规定了诗社成员必须恪守的四条原则,从题材内容、作品质量、以文会友、切磋砥砺四个方面开宗明义,分别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标准。其中第一条“励规”,就是对题材内容的规定:“凡抒写性灵,吟风啸月,以及随时赋景,往来酬唱之作,不必拘意求工,但不犯时讳,不涉穿凿,并远谐谑,绝无讽议,则敬和中隐寓温柔敦厚之意焉。”只准“吟风啸月”“随时赋景”“往来酬唱”,将创作范围框定在狭窄的空间。而“不犯时讳”“绝无讽议”,则让诗社同仁的笔触远离社会政治现实,远离民生状况。一句话,“兰心诗社”的诗歌创作,只谈风月,不论时弊;只写闲情逸致,不事朝野讽喻;只作“小资范”,不涉“大题材”。这一规定,束缚了“兰心诗社”诗人的抒写手脚,限定了他们的创作天地,使我们难以从《兰心诗钞》中看到当时均州地方的政治状况和社情民意,这也是《兰心诗钞》留给我们的一大遗憾。不过,在“文字狱”大肆盛行的有清一代,诗人们以远离政治的方式,以求洁身远祸,全身自保,实在是无可奈何之举,因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和原谅的。尽管如此,《兰心诗钞》的思想内容,仍然放射出丰富多彩、摇曳生姿的时代光芒。
一、均州风物
沈吉庵、叶问梅、张印槎、周莲斋等人的同题诗《正月十九日游沧浪亭》,徐辉山的《沧浪晚归》《锦屏山晓望》,贾品三的《正月望九日游沧浪分咏》《夏日晚眺》,王丽川、张印槎、徐辉山的同题诗《雨中春树万人家》,周莲斋的《春日江城远眺》《北郊闲眺》,沈吉庵的《静乐宫》《过元岳门》,王丽川的《北村六咏》《北村晚归》等诗,描述了均州地方清新明丽的自然山水和恢宏壮丽的人文景观。
徐辉山的《沧浪晚归》:
沧浪同揽胜,四面敞轩窗。翠岫环千树,空亭枕一江。
林归知候鸟,竹隐吠人庬。正拟描如画,归来月满艭。
将沧浪亭周遭景色描绘得空灵幽邃,超尘脱俗。而王丽川的《雨中春树万人家》:
万家烟火雨蒙蒙,树外云连凤阙通。
暗柳明花迷远近,望衡对宇觉朦胧。
碧甍半露参差际,青闼周遭罨霭中。
一幅画图归墨染,天然直拟米南宫。
则为我们再现了一幅直逼米芾画卷的“均州烟雨图”。沈吉庵的《静乐宫》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静乐宫的恢宏壮阔和真武大帝的神光威灵,而其《过元岳门》则以写意的笔触,呈现了“治世玄岳”的质坚工巧和华丽威严。
此外,《忽逢桃花林》《咏庭兰》《咏绣球花》《榆青缀古钱》《桐始华》《佛手花》《龙爪花》《元和观雷神洞咏桂》《萤》《蛩》《蛙》《蝉》等诗作,记述了古均州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反映了古均州的动植物多样性特征,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二、民间风习
均州历史悠久,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即置武当县,均州因境内均水而名均陵,于公元前年并入武当县,隶南阳郡。唐武德元年(公元年)改武当郡为均州,辖武当、均阳、平陵三县。唐宋以来的各个朝代,均州建置虽屡有更易,但大多数时候仍或州或县,未曾废置。历史的涓流,逐步将均州浇灌成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人民群众尊风俗,重教化,许多民间风俗相沿成习。另外,道教作为中国本地宗教,对均州的民间风俗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是有明一朝,道教被尊为国教,永乐皇帝“北修故宫,南建武当”,将武当山道教宫观扩张得空前绝后,“皇室家庙”实至名归。与此同时,道教的斋蘸祭祀仪礼如朔月、望月、祖师圣诞、重要节日等,也渐成规制,各宫观乾坤道众按制行礼,吸引了民众的参与。在道教的浸润之下,许多本为道教专属的宗教活动,逐渐演化成均州地方的民间风俗。
《兰心诗钞》的九位诗人,半儒半道,本就是“儒道同室作诗人”(王丽川《咏别墅》句),因此,在他们的作品中,对道俗节日的纪念感怀,对节庆活动的记述描摹,占有较大篇幅。大凡元旦、人日、上元、中元、寒食、花朝、端阳、七夕、中秋等众多节日,都呈现在他们的笔端。据粗略统计,这类题材的作品在《兰心诗钞》中不下64首,约占17.8%。
元旦,在中国古代指农历正月初一。清道光己丑年(公元年),立春与元旦同为一日,实属少见之良辰吉日,引发诗人雅兴。于是,以《己丑元旦立春》为题的同题诗应时而生,由王和斋拟题开题,叶问梅等七人同题附和,共作诗11首,表达梅花报春、爆竹迎春、春风和畅、万象更新的初春景象和万物同荣、年成丰稔、笙歌乐奏、人间太平的美好祈愿。
以《上元》为题的同题诗五首,为王和斋等五位道俗诗人分别创作。上元即元宵节,因道教传说中的“三官大帝”中的上元天官正月十五诞生,所以元宵节又名上元节。在鄂西北,正月十五这一天,既是民间节日,又是道教庆典。《上元》组诗以浓墨重彩的笔调,描绘了元宵节星月交辉、钲鼓喧阗,张灯结彩、火树银花,笙歌地动、游人如织的动人画面。诗人似乎意犹未尽,王和斋、沈吉庵二人又借用唐人崔液《上元夜》中诗句“何处闻灯不看来”为题,同题分别赋诗一首,记述了“人醉春风”“赏心雀跃”“行向五山”“问柳寻梅”的雅行逸趣。
贾品三、张印槎、沈吉庵的同题诗《箫声吹暖卖饧天》,写寒食节街市村社风情,饶有兴味。饧,糖稀,用麦芽或谷芽熬成饴糖,俗称麦芽糖。以麦芽糖为材料,又可衍生出饧糖、饧饼、饧粥、饧蜜、饧桃等多种甜点。这组同题诗写均州商贩在寒食节肩挑饴糖、沿街叫卖的情景,箫声悠扬,蝶板轻敲;“调饴远递丁帘外,压担香蒸亥市前”;“才随牧笛沿村过,又逐杏花绕巷行”。将节日的市井风情,作“蒙太奇”式映现,将小商小贩的艰辛生活,渲染得诗情画意,风流雅逸。
三、士人风雅
“兰心诗社”的九位作者,虽然分属官绅儒道等不同阶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诗词书画创作才能,都可被目为读书人,即旧时所称的士人。他们以诗结友,聚集均州,形成一个士人族群,时常聚首诗墅或结伴出行,游历于山水之间,雅集于林泉之畔,把盏品茗,吟诗作赋,对弈抚琴,畅叙幽怀,表现出封建士大夫的传统风貌。清高自赏,重离伤别,吟风弄月,崇尚归隐,酬唱往来,互相欣赏,这些传统士人的典型特征,在他们的诗词作品中得到比较充分的反映。
《忆相育堂之秦》《寄怀叶问梅》《山居话别诸友》《志别兰心诸友》等10余首诗,表达同一题材,伤离别,怀故人。而冶游观景,曲水流觞,指事为题,同题赋诗,几乎是他们的生活常态。《兰心诗钞》全书中,同题诗题达35个,共创作同题诗首。同题诗似乎还不能完全展示他们的创作默契,—13—严永金:《兰心诗钞》思想内容概说兰心诗人还以“联句”方式作诗12组。所谓联句,是指按照诗律规范,由2人以上共同创作,每人一句或数句,联结成诗。据传,汉武帝的《柏梁台诗》为最早的联句诗,后人据此称联句诗为“柏梁体”。晋代诗人陶渊明、鲍照、谢朓等人都创作过联句。“联句”创作,是兰心诗人创作形式的一大特色,他们时常聚饮行令,联句作诗,少者2人,多则8人,你来我往,共同完成一首诗歌的创作。12组“联句”,记录了诗社成员10次相聚的地点、场景、人员、经过及心境。由此一斑,我们便可以窥见兰心诗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肝胆襟怀和诗酒唱和、情投意合的风雅气度。
此外,从具体作品中,也表现出兰心诗人们超然世外、许身山林的雅士情怀。兰心诗墅的社址原在沧浪亭畔,由于山高路远,聚散不便,后移至羽士叶问梅的修炼之所周府庵。周府庵“前植丛桂,后列锦屏,饶多佳趣,足畅幽情”(沈吉庵《兰心别墅赋有序》),成为兰心诗社理想的创作基地。周莲斋的《咏别墅》二首,描绘了兰心诗墅空寂幽深、宁静淡泊的内外环境,这既是兰心诗人创作环境的生动写照,也是他们对创作环境的理想追求,反映了他们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人生襟抱和安贫乐道、耕读传家的人生追求。心追清风明月,身傍闲云野鹤,便是他们理想的生存状态。王丽川诗云:“曾从畎亩怀廊庙,且自烟霞着笠蓑……谂闻耄耋期颐语,种得心田福寿多。”(《诞辰自述》)他又说:“素位无关世外心,超然城市亦山林。”(《春日隐居》之三)王和斋诗云:“相逢林外僧,畅叙轮回道。一笑山海倾,耆英忘已老。”(《自遣》之二)周莲斋诗云:“舒吾泉石癖,曵杖北郊行。道远通秦境,江流远楚城。天空翔鸟翼,岭峻泪猿声。踱过溪桥去,桑荫看耦耕。”这些,既是他们的内心独白,也是他们的真心向往。
四、羽士风骨
青灯古卷,夜伴黄庭,是道家的固有形象。羽士张印槎的《秋夜漫兴》:
寥天雨乍晴,细葛晚凉生。半榻松篁寂,空阶蟋蟀鸣。
杯倾荷蘸露,夜午月当楹。兀坐情偏畅,听残玉杵声。
细针密线地编织了道士夜坐修行图。同为武当羽士的周莲斋,在其《夏夜雨中作》一诗中,展现道人“挑灯兀坐”“卮酒伴月”的清修生活:
夜雨盈轩润,挑灯兀坐时。泥痕侵细草,鸟羽湿空枝。
荫竹帘开早,流云月到迟。深宵无个事,浊酒一倾卮。
而羽士叶问梅的《绿树阴浓夏日长(二首)》(之一),则似乎在告诉人们,日枕琴书、夜待晓月的清苦静修,并不是一件赏心乐事,多少有些光阴难挨、百无聊奈的郁闷。
儒道往来,诗酒酬唱,是武当羽士的世俗侧影。在4位武当羽士中,张印槎善琴,徐辉山善弈,周莲斋和叶问梅擅长文辞。早在兰心诗社成立之前,叶问梅就与王和斋以诗结友,诗文往来达十年之久。结社以后,儒道往来更加频繁,诗酒唱和渐成常事。虽然他们仍然固守羽士身份,以课经修行为务,但从他们与地方文人的诗文交谊中,我们能够真切地看到他们以诗人面貌显现的世俗侧影。
且看周莲斋的《春日南村道中作》:
为访兰心友,南村御晓寒。轻烟浮远渚,薄雾隐层峦。
雨里挥征辔,风前整箨冠。杨花飞送客,飘满衲衣团。
轻烟薄雾之中,晓寒侵骨的南村道上,一个“挥征辔”“整箨冠”,杨花飘满衲衣的仙道的身影,由影影绰绰,到逐渐清晰可辨,而他此行的目的,是“为访兰心友”。再看张印槎的《首夏闲居》:
年年忙过送春时,半为花开半为诗。
良友持笺祈和韵,道童扫石唤围棋。
几杯绿蚁家常宴,一卷黄庭绝妙辞。
宠辱无关真个好,其中至味少人知。
一个亦仙亦凡、亦道亦俗的道家诗人,真真切切地跃然纸上。这还不算,他的《送春(二绝)》(之二):
九十春光一霎过,者番知己别如何。
年年花事酬无限,诗债赢于酒债多。
在怀念别后知己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欠下的“诗债”。由此可见,他们既是深山古刹中的修真羽士,还是对诗词极端负责的道家诗人。
怜红惜翠,感时伤逝,是武当羽士的独特个性。“是处红衰翠城,冉冉物华休”。最能勾起诗人的伤感情怀。《兰心诗钞》的4位羽士,他们固然是道家,同时他们也是诗人。他们有诗人的追求,有诗人的才情,有诗人的气质,有诗人的视觉和领悟,因而他们也会感时伤逝、怜红惜翠。这也是他们有别于其他普通道众的独特个性。
周莲斋的《咏庭兰》,是对兰花的怜爱,《咏月季(二绝)》,是对月季的期许,《咏白芍药花》是对白芍药花的赞美。徐辉山的《二分春色到花朝》,是春天来临的欣欣然,张印槎的《送春二绝》(之一),则是春天将逝的戚戚然。
描山摹水,吟风啸月,是武当羽士的别样风华。《兰心诗钞》中的道家诗人,除了受到《兰心诗墅励规》的制约,同时还受到更为严厉的道教清规的限制。他们在恪守宗教戒律的前提下,栉沐清风明月,纵目山水风物,创作了令人赏心悦目的清词丽句,展示了他们诗道兼擅的别样风华。
张印槎的《雨中春树万人家》“烟云雾景”“天真平淡”,俨然一幅水墨丹青,其《题画春山》一诗,又将画中的夕阳古渡、夹岸桃花予以生动再现,仿佛历历在目,其《题画秋山》,让人又见秋山枫染层林、碧流空山、野店云横、夕阳舟归。徐辉山的《沧浪晚归》对沧浪亭畔如画风光的描摹,令人顿生深切向往。周莲斋的《咏别墅(二首)》,对兰心诗墅内外环境的刻画,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他的《正月十九日游沧浪亭》写兰心诗会的盛况:
春来邀客荡轻舟,共向沧浪览胜游。
四面云山皆画本,一时唱和尽诗流。
亭中长啸风生谷,醉里高歌雪满楼。
乘兴悠悠忘日暮,沿江渔火照汀洲。
极其生动地再现了兰心诗人们挥毫泼墨、激情赋诗的醉人画面,其风中长啸、醉里高歌的诗人风度,在这首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庶可视为武当羽士道家诗人的光辉写照。
五、古人风度
《兰心诗钞》的作者,在“吟风啸月”“随时赋景”“不犯时讳”“绝无讽议”的创作框架下,表达了对古代先贤的追慕。他们借端午、寒食等传统节日的纪念庆典,缅怀屈原、岳飞、介之推等忠臣义士,抒发思古怀远、崇仰孤忠的情怀。令人遗憾的是,这类题材的作品不多,仅有沈吉庵的《端阳怀古》和张印槎的同题诗,以及贾品三的《五日怀古》和沈吉庵的《悼岳武穆》数首。其中,沈吉庵的《端阳怀古》:
江南江北鼓叮咚,欸乃声传碧浪中。
自昔高怀推屈子,于今凭吊仰孤忠。
兰桡逐水龙惊蛰,角黍沉波鹢趁风。
千古汩罗留爱慕,蒲觞一滴可能通?
记述端午节人们赛龙舟,擂战鼓,吃角粽,饮蒲酒,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场景。诗人继承屈原的浪漫主义传统,以生动传神的笔触,将龙舟竞渡演绎得波澜壮阔,惊心动魄,表达了对屈原的深切怀念和无限景仰。他的《悼岳武穆》一诗,写岳飞矢志精忠报国、最终蒙冤罹难的惨痛人生,赞扬岳飞居功至伟,气贯长虹,表达了深切的挽惜之意和崇仰之情,思想内容较为深刻。
纵观全书,由于受到诗社规则和部分作者羽士身份的限制,加之地方文人和深山羽士的阅历眼界所限,《兰心诗钞》的思想内容和题材范围受到很大局限,我们看不到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现实和民生疾苦的篇什,也没有看到忧国伤时、人生际遇、边塞征战、建功报国方面的只言片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永远的遗憾。
[参考文献]
[1]王学范,严永金.十堰古代诗歌集[M].武汉:长江出版社,(4):-.
[2]王一军.明清郧阳历史文献笺注稿[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2):68.
[3]裴应章,等.郧台志[M].潘彦文,郭鹏,校注.武汉:长江出版社,(4):23.
[4]潘世东.汉水文化论纲[M].武汉:湖北长江出版集团,(8):.
[5]党居易,等.均州志[M].萧培新,校注.武汉:长江出版社,(1):.
AnOverviewofContentandThoughtofLanxinPoetry
YANYong-jin
(HubeiIndustrialPolytechnic,Shiyan,China)
Abstract:LanxinPoetryistheonlycollectionofpoemswritten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