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偏方 http://m.39.net/pf/a_4786525.html
引言
绝大部分家长都曾遇到过这样的烦恼:宝宝白天好好的什么事都没有,可一到晚上就烦躁,惊醒,突然大哭,哄不住。有的宝宝一两天就好了,但有的宝宝持续十几天都没见改善,弄得全家人都精疲力尽。民间俗称“夜啼郎”。
克几大夫对宝宝“夜啼”总结了部分原因及较安全又实用的治法方法,家长们可斟酌使用。
排除改变哺乳习惯导致饥渴、尿布浸湿、衣服被子包裹太紧等,或宝宝一时不见常玩之物、亲近之人或开灯睡觉等原因,不属于病态,家长可自己克服解决。
克几大夫认为,宝宝夜啼常因惊吓恐惧、心经郁热、脾胃虚寒、乳食积滞等导致。
惊吓恐惧:
这是宝宝夜啼最常见原因。宝宝心气怯弱,突然看见奇怪的事物,听见巨响或奇异的声响,不慎跌倒,被人责骂等,都会让宝宝感到心神不宁,夜晚啼哭。
症状:睡中惊醒、啼哭声比较惨、甚会尖叫、声音时高时低、心神不安、面色发青、时睡时醒。
治疗:
一岁以下宝宝:钩藤2克,鲜灯芯5根,蝉蜕5只(去足),冬瓜糖5-10克。煮开10分钟,煮水约40-80毫升,分2次服。连服2-4天。
一岁以上宝宝(五岁以上适当加量):钩藤4克,灯芯3克,蝉蜕3克,酸枣仁5克,莲子5克。煮开10分钟,煮水约80-毫升,分2次服。连服2-4天。
心经郁热:
宝宝属纯阳之体,而很多家长担心宝宝体弱受寒,往往给宝宝穿太多衣服、盖过厚的被子,或者饮食(奶粉)上偏燥热等其他原因,导致宝宝上火,情绪烦躁,出现夜啼不能安睡。
症状:比较烦燥、啼哭之声响亮、面赤唇红、身腹俱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苔黄、指纹较红紫。
治疗:
一岁以下宝宝:淡竹叶2克,鲜灯心草5根,百合3克,甘草3克。煮开15分钟,煮水约40-80毫升,分2次服。连服2-4天。
一岁以上宝宝(五岁以上适当加量):淡竹叶5克,灯心草3克,生地5克(大便粘改用薏苡仁5-10克),甘草3克,冰糖适量。煮开15分钟,煮水约80-毫升,分2次服。连服2-4天。
脾胃虚寒:宝宝脏腑娇嫩、脾胃功能不完善。如果宝宝吃太多了寒凉、生冷的食物,会把寒邪带入到胃肠道和脾。夜间阴寒,让脾胃里的寒邪之气凝滞,会引宝宝起腹痛啼哭。
症状:哭声低弱、喜俯卧睡、腹喜温暖、手脚冰凉、吮乳无力、大便溏粘、小便清长、面色青白、唇舌淡红、舌苔薄白、指纹多淡红。
治疗:
一岁以下宝宝:(能加辅食后)大米克,山药50克,炒白术30克,陈皮10克,混合打粉,每天适量煮糊糊吃。
一岁以上宝宝(五岁以上适当加量):太子参2-5克,山药10-20克,炒白术3-5克,生姜2-3片,煮水适量,煮开约20分钟,去渣后加入大米(或小米)适量熬粥吃。次数不限。
平时忌吃:西瓜、雪梨、哈密瓜、冬瓜、白萝卜、冷饮、凉茶等寒凉食物。
乳食积滞:现在生活都条件优越,然却总担心宝宝缺乏营养,过量喂食造成胃肠积滞,宝宝肠胃负担过重不适,造成夜啼。
症状:厌食吐奶、腹胀且拒绝让人按压、大便酸臭、舌苔厚腻、指纹呈现淡淡的紫色。
治疗:
一岁以下宝宝:炒谷芽、炒麦芽各5克,煮开15分钟,煮水约40-80毫升,分2次服。连服2-4天。
一岁以上宝宝(五岁以上适当加量):焦三仙(山楂、麦芽、神曲)各5克,鸡内金3-5克,山药5-10克,茯苓5-10克,炒白术3-5克,枳实3-5克。煮开15-20分钟,煮水约80-毫升,分2次服。连服2-4天。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结语:小儿病是历代医家公认的难治病,宝宝对于病情未能表达或表述不清,诊治起来容易找不到疾病之所在,选方用药不容易把握。如果家长不能把握病情或使用无效,应找专业医师辨证治疗。
克几中医感谢您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