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奎杏林耕读传薪录41泄泻医案一则

北京白癜风专科治疗医院 http://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陈某某,女,24岁。年7月5日初诊。

主诉:反复腹痛、腹泻3年。

现病史:患者缘于3年前曾患“食物中毒”,病后调养不当,嗣后稍饮食不慎则腹痛腹泻发作,医院诊断为“慢性结肠炎”,平素口服“颠茄口服液、金双歧、正露丸”等药物症状反复。刻见:腹痛,呈阵发性绞痛,伴腹泻,大便每日2次,质稀,身困,口干口苦,纳差,舌质淡苔厚,脉沉数。

处方:乌梅丸(改汤剂)加减。

乌梅12g黄连9g秦皮12g

黄芪20g诃子12g花椒6g

干姜9g茯苓15g藿香9g

薏苡仁20g谷芽2g麦芽12g

×7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饭后40分钟分服用。

二诊(.7.12:患者诉药后证缓,期间因公司聚会饮食不慎,腹泻1次,口干欲饮,晨起口苦,舌质淡苔薄白,脉沉。

处方:乌梅丸(改汤剂)合白头翁汤加减。

乌梅9g黄连9g秦皮12g

白头翁12g黄芪30g诃子12g

花椒9g干姜9g茯苓15g

泽泻12g薏苡仁20g谷麦芽各12g

青陈皮各12g莲子9g山药9g

×7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饭后40分钟分服用。

三诊(.7.26):患者诉七付尽服,然因出差停药一周,现腹泻止,大便成形,1次/日,口干缓,手软,舌质淡苔薄白厚,脉弦。

处方:乌梅丸(改汤剂)合白头翁汤加减。

乌梅12g黄连9g黄柏9g

秦皮9g白头翁12g黄芪20g

白条参9g(另炖)花椒9g干姜9g

诃子12g扁豆12g谷芽12g

藿香9g薏苡仁20g陈皮12g

×14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饭后40分钟分服用。

服上药十四剂后,患者诸症皆除,随访半年,未再复发,病告痊愈。

按语:此为寒热错杂、虚实互见之久利,属于中医学“泄泻”范畴。患者病后调养不当,脾气受损,脾虚失运,清浊相混,合走肠间,发为泄泻;患者病久,耗伤气阴,阴损及阳,累及脾阳,终致阴阳俱损,寒热错杂,正虚邪实,故泄泻反复发作;脾气亏虚,脾不化湿,湿邪内阻,气机不畅,则见身困,纳差;脾虚肝乘,加之湿邪内蕴,日久化热,故见口干口苦。舌质淡苔厚,脉沉数亦为寒热错杂、虚实互见之征象。

患者泄泻日久,上热下寒、正虚邪实,故吾师以上清肝胆,下温脾胃之法治之,方投乌梅丸(改汤剂)、白头翁汤加减,乌梅丸、白头翁汤均出自《伤寒论》。乌梅丸治蛔厥“又主久利”,其根本在于此方调整阴阳寒热虚实之功效。方中乌梅酸涩,可涩肠止泻,且酸以入肝,《神农本草经读》中谓其“能和肝气,养肝血”,与健脾之品同用以调和肝脾;黄连苦寒,清热解毒、燥湿厚肠;诃子可涩肠止泻;花椒辛温,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患者脾阳受损,干姜善温中焦之阳,散寒通脉;秦皮归大肠经,苦寒性涩,清热燥湿;茯苓、薏苡仁健脾渗湿止泻;黄芪健脾益气;藿香芳香醒脾、祛湿和中,以复脾运;谷芽、麦芽健脾生津、顾护胃气。全方酸、苦、辛并用,酸苦泻热,辛苦通降,清热与温里并施,肝脾同调,阴阳同治,治疗本案寒热错杂、虚实互见之证,方证相应,故一诊七剂尽服,效如桴鼓,腹泻即缓,然病久脾胃虚弱,故饮食不慎则易诱发。

二诊之时患者口干明显,宗《伤寒论》条“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此乃热盛伤津,故于乌梅丸基础上合用白头翁汤,《伤寒论》:“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以加强清热燥湿,坚阴厚肠之效;热邪盛去藿香,防其辛温伤阴;加泽泻泻热除湿;青皮、陈皮健脾行气,莲子、山药加强健脾止泻之力,以复脾机。

三诊口干缓,腹泻已止,然虑其腹泻日久,伤及气阴,予加白条参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患者口干缓,且时值盛夏,暑气旺盛,故予白扁豆、藿香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续服十四剂,巩固疗效,病告痊愈。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分享此文的目的是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平台所涉及的方药切不可盲目引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yae.com/gyry/86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