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怎么挂号 http://m.39.net/news/a_9276659.html
茯苓
茯苓来源于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
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
典籍记载
《神农本草经》把茯苓列为上品,认为有“主胸胁逆气……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的功效。
陶弘景亦称其为“养神而改灵,和魂而炼魄”的仙药。
《图经本草》记载:“茯苓为末,浸入酒和蜂蜜中封月余,可制成极甘美的茯苓酥。”
苏轼在《东坡杂记》中记载了制茯苓之法:“以九蒸胡麻(即芝麻),用去皮茯苓少入白蜜为饼食之,日久气力不衰,百病自去,此乃长生要诀。”
元代《饮膳正要》有茯苓酒,以茯苓煮汁蒸米加酒曲作酒酿。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以酒渍茯苓“日食一块,至百日,肌体润泽,延年耐饥,面若童颜”。称“茯苓粥清上实下”。
识别要点
(1)呈类球形、椭圆形、立方块状或不规则厚片。
(2)体重,质坚实,不易破碎,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
(3)气微,味淡,嚼之粘牙。
传统经验认为,体重坚实,无裂隙,断面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佳。
食用指南
中医学认为,茯苓性味甘、淡,平;归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对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等有一定的作用。
1.茯苓饼
白茯苓、大米粉、白砂糖各~克。
先将白茯苓研细粉,过筛;再将白茯苓粉、大米粉、白砂糖倒入面盆搅匀,加水调成糊状,用平底锅,以微火摊成薄煎饼。
需要时服用。
健脾益气之功,尤适于老人日常保健食用,气虚体弱、纳少、便溏者亦可食用。
2.茯苓大枣粥
茯苓粉30克,粳米60克,大枣5枚,冰糖适量。
枣去核,与粳米浸泡后加水同煮,快熟时加入茯苓粉、冰糖,煮熟即可。
温热顿服,日服2~3次。
可健脾补中,利水渗湿,安神。用于脾虚久泻、失眠。
3.茯苓栗子粥
茯苓15克,栗子25克,大枣10个,粳米克。
加水先子研,米半甜徐徐加人,搅匀,煮至栗子熟透。可加糖调味食。
温热顿服,日服2~3次。
补脾利湿、止泻。用于牌胃虚弱、饮食减少、便速腹泻。
4.茯苓薏米饼
茯苓、薏米、白面粉各30克,白糖适量。
以上研成细末和匀压成饼,蒸熟。
随餐服用,每日1次。
健脾和胃。适合小儿食用。
5.茯苓鸡肉馄饨(《养老奉亲书》)
茯苓50克,鸡肉适量,面粉克,生姜、胡椒、盐各适湿
茯苓研为细末,与面粉加水揉成面团,鸡肉剁细,加生姜、胡椒、盐做馅,包成馄饨。煮食。
每日1次。
补脾益气,开胃下气。用于脾胃虚弱、呕逆少食、消化不良。
6.茯苓麦冬粥(《太平圣惠方》)
茯苓、麦冬各15克,粟米克。
粟米加水煮粥;二药水煎取浓汁,待米半熟时加入一同煮熟食。
温热顿服,日服2~3次。
宁心安神,养阴除烦。用于心阴不足、心胸烦热、惊悸失眠、口干舌燥。
7.开胃汤
茯苓15克,怀山药12克,谷芽、麦芽各30克,鲜、干鸭胗各1个。
以上食材煮汤,随餐饮服。
健脾开胃。适于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
8.茯苓陈皮姜汁茶
茯苓25克,陈皮5克,生姜汁10滴。
水煎代茶饮用,饮服时加入生姜汁。
健脾理气,止呕。可用于治疗妊娠呕吐。
9.茯苓蜂蜜面膜
茯苓粉15克,蜂蜜30克。
将茯苓粉与蜂蜜调成糊状。
晚上睡前敷于面部,翌晨用清水洗去。
营养肌肤,消除老年斑和黄褐斑。
食用禁忌
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
《本草经集注》:“马蔺为之使。恶白敛。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
《药性论》:“忌米醋。”
《医学启源》:“如小便利,或数服之,则损人目;如汗多人服之,损元气,天人寿。”
《神农本草经疏》:“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滑,皆不得服。”
《得配本草》:“气虚下陷、水涸口干俱禁用。”
特别声明
非临床执业医师不可擅自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后果。患者必须在临床医师指导下用药。
-END-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
请联系本号,本号及时删除
购买途径
全国新华书店
医药专业书店
京东、当当等各大网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