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鱼塘养殖模式,容易造成水质污染,虽然达到了增产的目的,但是养殖出的鱼卖价低,卖出难,导致养殖效益低,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局面。笔者通过技术指导年在我县金鸡镇一家种养专业合作社的现有的鱼塘,选取相邻的2口鱼塘(分别为5亩和12亩)进行简单改造后,利用双鱼塘实施循环水生态养殖草鱼模式,依靠科技“管家”帮忙,实现轻松养鱼,而且鱼的养殖密度高,生长快,还能不用化学农药,养殖出的鱼类有质量保障,起到增产增收的目的。采取使用微生物等技术且通过双鱼塘内部水循环,实现尾水零排放,减轻了环保压力。现将养殖情况介绍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放养前准备
(1)鱼塘环境:1号鱼塘水面5亩,四周用水泥砌边,长约76米,宽46米,深2.5米,2号鱼塘面积12亩,与1号鱼塘相邻,水深约2.5米,光照充足,旁边为4米宽水泥村路。
(2)鱼塘建设:1号鱼塘隔成4个11米宽,70多米长、2.5米深的养殖池和一条宽2米的鱼粪收集沟。1月20日对2号池塘进行清塘,每亩用生石灰~千克化浆全池泼洒,杀灭杂鱼等。2月10日在2号塘的20%的面积种植水生植物。
(3)设备配套:4个养殖池各配备1套2.2千瓦的微孔增氧和推水(抽水)系统,另外备有二台10千瓦柴油发电机(一台为备用机)。每个养殖池的水体利用微孔增养技术,循环水利用分散注水系统,架空高于水面约1米的四周喷洒式推水。
2鱼种放养
养殖方式为单养,鱼种从本合作社的其他鱼种塘育成投放。投放情况见表1。
3饲养管理
(1)饲料投喂:投喂某品牌全价草鱼配合颗粒饲料,在鱼体重克之前投喂蛋白质含量为30%配合颗粒饲料,在鱼体重达克之后投喂蛋白质含量为28%配合颗粒饲料每日投喂2次,按草鱼体重量3%~5%投喂,养殖过程全年共使用饲料66吨。
(2)日常管理:全天24小时值班制,及时掌握水位变化,水质变化、养殖池含氧量、抽水系统运转等具体情况,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3)水质管理:定期在2号鱼塘遍洒微生物制剂,以微生物和通过种植植物的生长,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总氮和总磷,来控制试验养殖用水的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低于养殖水体指标的良好水平。同时在养殖过程中使用增氧推水系统,增氧的同时推动水体流动循环,从而控制养殖池的溶氧维持在3.5毫克/升以上,氨氮低于0.3毫克/升,亚硝酸盐低于0.4毫克/升。
4鱼病预防及治疗
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为了能有效地预防草鱼“四病”(即烂鳃病、赤皮病、肠炎、出血病)和防止草鱼细菌性暴发病的发生和蔓延,提高养殖成活率。本试验所有放养的草鱼在下塘前10天都注射草鱼“四联”疫苗。
二、试验结果
1收获情况
此养殖试验于年12月25日起开始对4个养殖池的草鱼捕捞上市,共捕获草鱼千克,平均每尾重2.75千克,成活率达98%。鲢鱼千克、鳙鱼千克。草鱼收入元、鲢18元、鳙11元,合计收入元。
2支出情况
苗种成本草鱼为元、鲢元、鳙元;4只养殖槽基础工程建设成本元,配备发电机、吸污设备、底增氧设备、气提式循环推水设备等渔业机械购置成本元,两项合计总成本元,初步估算基础工程和渔业机械可使用6年,平均每年成本为元;塘租10元、人工元、饲料元、其他费用元;合计元。
3经济效益测算
纯收入元,实现亩收入元,达到了与传统鱼塘养殖模式相比,同等面积下效益可提高3~5倍。
三、结论和发展前景
1结论
双鱼塘实施循环水生态养殖是传统的池塘养鱼与流水养鱼技术的有机结合,通过建造养殖槽和安装推水曝气设备,原有的静态池塘通过推水设备使池塘形成动态循环流水模式养鱼。主要养殖品种高密度生活在处于流水状态的养殖槽内,槽内利用水流将鱼类的排泄物和残存饲料冲到养殖槽的尾部,并通过安装在养殖槽尾部的排泄物收集池收集起来。再利用外围宽阔的池塘水体作为水质净化区,又可以养殖净水性鱼类,达到了增加养殖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发展前景
双鱼塘实施循环水生态养殖可使池塘养殖产量大幅提高,具有节水、节地、减少用药量、保证水产品安全特点,真正实现产出高效、资源节约、产品安全、环境友好目标。对于未来在现有养殖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增产增收、提高农民收入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广西藤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邓宏强
转载及征稿声明版权合作,请联系:zhaoyf
ffrc.cn,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诚邀您投稿,爆料,投稿请注明发布平台,如想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