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施今墨治食欲不振胃阴不足医案

秦某,男45岁,病历号51、7、

经商十数年,往来南北,饮食起居无有定时,食欲渐减,遂致不知饥饿,虽有佳肴亦不欲食,懒言、倦怠、精神大不如前。舌苔薄白,脉缓而细。

脾胃为后天之本,人受水谷之气以生,劳倦思虑,耗伤津液以致脾胃失调,运化功能紊乱,致使胃纳呆滞,拟调气机养胃阴生津液为治。

乌梅肉5克,鸡内金10克,宣木瓜10克,金石斛12克,绿萼梅10克,生谷芽、生麦芽各10克,炒荷叶6克,野于术10克,北沙参10克(米炒),另:西洋参4.5克(炖浓汁兑服)

二诊:服8剂,能稍进饮食,自觉精神较好,前方续服。

纳呆又叫食欲不振、饮食乏味。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所致者,有热性病胃阴受损者,有癌瘤放、化疗后伤及阴液者,有罹患各种慢性病证胃气不足、胃阴缺乏者种种。施老常用养胃阴、生发胃气为治,本案用沙参、石斛、乌梅养胃阴,生胃津;鸡内金、生谷麦芽、荷叶、白梅花(又叫绿萼梅、绿梅花)疏肝气、生发胃气,健脾和胃以助气开胃增食之效。

白术——鸡内金

白术甘温补中,苦温燥湿,补脾化湿,益气生血,和中消滞,固表止汗;鸡内金甘平无毒,生发胃气,养胃阴、生胃津、消食积、助消化,固摄缩尿,化结石。二药伍用,白术偏于补,内金善于消。白术多用、久服有壅滞之弊,故与鸡内金伍用,其弊可除。二药相合,一补一消,补消兼施,健脾开胃之力更彰。

施老临证处方时,习惯以焦白术、生内金伍用。白术炒焦,意即加强健脾止泻作用;鸡内金多取生品,目的是为保持其有效成分,以增强治疗作用。

乌梅——木瓜

乌梅为梅树未成熟的果实(青梅)经加工蒸制,待变为乌黑色而成。其味酸,清凉生津,益胃止渴;木瓜为海棠的成熟果实。本品实小如瓜,味酸得木之正气,故名木瓜。本品酸温,和肝脾、生胃津、助消化。二药伍用,其功益彰,疏肝和胃,理脾化湿,养胃阴、生胃津、开胃口、增食欲之力增强。

乌梅、木瓜伍用,出自《临证指南》。叶天士创脾胃之疾养胃阴之说,观其立论云:“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又云:“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阳土,得阴则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

叶氏养胃阴者,取甘平或甘凉之品,药用石斛、麦冬、生白芍、沙参、生白扁豆、乌梅之类,以使津液来复,通降和合,即宗《内经》所谓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之理也。

施老遵叶氏之法,在辨证施治精神的指导下,对热性病后期,消化系统疾病(如萎缩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表现为不饥少纳,或不饥不纳,口干、舌红少苔、欠润,脉细数者,在养胃阴的基础上,加上生发胃气之品,诸如乌梅、木瓜、生谷(麦)芽、生鸡内金之类,其效更著。尝治一男性胃溃疡患者,久治不效,故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年余,仍然纳谷不佳,甚则毫无食欲,进食发愁,患者形体瘦弱,舌红无苔,六脉细弱,以生鸡内金、紫丹参、生谷芽、生麦芽、木瓜、乌梅、生白芍、佩兰叶、节菖蒲诸药调治,药服十余剂,饮食倍增,体力好转。可见药证相符,数剂而愈。

生谷芽——生麦芽

谷芽为稻或粟谷的成熟果实(南方用稻,北方用谷)经发芽后,低温干燥而得。麦芽为大麦的成熟种子经发芽后,低温干燥而得。

麦芽、谷芽的功效类同,均有启脾进食、宽中消积、和胃补中之功,故二者常常相须为用,以增强疗效。但麦芽消食力强,谷芽和养功胜;麦芽力猛,谷芽力缓;麦芽消面食,谷芽消米食。至于临床上的取舍,应以患者平日以面食为主,还是以米食为主,给予灵活选用。前者宜选麦芽,后者宜用谷芽。若米、面食各半,可二者同用,其效更佳。

施老临床运用谷芽、麦芽颇有法度。每遇饮食所伤,食滞不化者,谷芽、麦芽炒焦入药为治;若胃阴不足,消化无力,没有食欲者,谷芽、麦芽生品入药,用以舒发肝气,升发胃气为力。用者宜审。

另外,生品入药,尚能保持药物的有效成分,以增强疗效。尝治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十二指肠壶腹溃疡,或热性病后期和各种癌肿放疗、化疗后的胃阴受损,胃气大伤,以致食欲不振者,均可取得满意效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yae.com/gycd/76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