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蘖米、谷蘖、稻蘖、稻芽
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粟Setariaitalica(L.)Beauv.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得。将粟谷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待须根长至约6mm时,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味:甘,温。
归经: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消食和中,健脾开胃。用于食积不消,腹胀口臭,脾胃虚弱,不饥食少。炒谷芽偏于消食,用于不饥食少。焦谷芽善化积滞,用于积滞不消。
用法用量:9~15g。
《本草纲目》:"健脾开胃,下气和中,消食化积。"
启脾进食:谷蘖四两,为末,入姜汁、盐少许,和作饼,焙干;入炙甘草、砂仁、白术(麸炒)各一两。为末,白汤点服之,或丸服。(《澹寮方》谷神丸)
脾胃虚弱泄泻:茯苓、芡实、建曲、山楂肉、扁豆、泽泻、谷芽、甘草。(《麻疹集成》健脾止泻汤)
摘自:《中国药典》《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等
注明: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公益宣传,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方将立即撤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