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病权威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52366.html
2
月
18
日
周
六
2月18日(周六),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雨水养生的话题。
眼下的天气需要捂一捂
雨水时节,气温看似回升,但也是个多变的季节,“倒春寒”常常会“不请自来”,此时的气候用“乍暖还寒”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春捂到底要捂哪里?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
背部保暖可预防寒气损伤“阳脉之海”(即,督脉),减少患感冒的几率;
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具体地说,建议从以下两点入手:
1.不忙减衣。
气温回升是一个渐变过程,冬春交替,气温很容易忽冷忽热,遇到气温回升就减衣,突然降温了若没添衣,就容易增加患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几率,也会使原来的疾病加重,特别是老人、小儿,以及孕妇和慢性病患者。
2.上薄下厚。
人的阳气根于肾,随着阳气回升,肾中阳气也会逐渐升发,而肾位于腰部,阳气从此向全身散发,一旦有风寒入侵,阳气就会被困,使腰以下的血液循环受阻,出现腰膝酸软、疼痛麻木等症。因此,冬春交替之际下半身的裤子、袜子、鞋子,一定要穿得厚点、暖和点,不要换得太快,脱得太早。
春属木,宜养肝
雨水过后,往往意味着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天也就不远了。中医认为,春季阳气生发、万物始生,五行属‘木’。‘木曰曲直’,即,向上生长和向外舒展,有生长、生发、条达、舒畅的特点,这个特点与五脏中的‘肝’的特点相似,因此,春季的五脏归属为‘肝’。
肝藏血,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是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被称为重要的“生命器官”。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春季该如何养肝?
1.充足睡眠是保障。
建议健康的成年人每天至少保持7小时的睡眠;肝病患者每天至少要睡8小时;23点至凌晨3点是睡眠的黄金时间,不要错过;在不得不熬夜的情况下,晚餐尽可能地多吃些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全谷类、瘦肉、豆类及新鲜蔬果,熬夜时要注意补水。
2.规律饮食不可少。
规律的饮食、良好的脾胃功能是保肝基础。结合春季阳气初生的特点,饮食可多吃些辛甘发散之品,如,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少吃酸收之品,如,西红柿、柑、橙、橘、柚、杏、木瓜、山楂、橄榄、柠檬、乌梅等。
3.情志调适很重要。
肝喜条达,恶郁抑。即,抑郁、暴怒易伤肝,因此,力戒暴怒,更忌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
4.养肝少吃肝。
过多食用动物肝脏,不仅会造成机体肝火越来越旺,而且进食的动物肝脏并不会直接作用于人体的肝脏,反而会加重机体的负担。因为,动物肝脏富含胆固醇,而胆固醇的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大危险因素。
养肝之际,勿忘护脾胃
补脾的方法有很多,中医认为,“酸入肝,甘入脾”,陈教授首推大枣和山药。另外,大部分蔬果都属甘味食物,大家可根据自己的口味进行;猪牛羊肉、鱿鱼、螃蟹、奶油、香肠等酸性食物建议少吃,以免使本来就偏旺的肝气更旺,影响脾胃。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不同脾胃类型,向大家推荐几款汤(个人用量):
1.肝郁脾虚型
春天若养肝不得法,可使肝脏气机不畅,干扰脾胃的消化功能,出现情绪郁闷或烦躁、胃口差、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推荐汤水:选用柴胡3克,麦芽2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新鲜薄荷15克,猪瘦肉克。食材洗干净,猪瘦肉去腥,然后先将麦芽、茯苓、白术食材放入煲内,煲45分钟,再将新鲜薄荷放入煲10分钟即可。
2.脾胃虚寒型
脾胃虚寒患者,主要表现为胃口差、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有腹部怕凉、手脚冰凉。
推荐汤水:党参15克,白术15克,生姜3片,胡椒粉3克,猪肚半个。食材洗干净,然后将全部食材放入煲内,煲1小时即可。
3.脾胃虚弱型
脾胃虚弱的人常面色萎黄、容易疲劳、胃口差,且大都比较消瘦。
推荐汤水:党参15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扁豆15克,芡实15克,猪瘦肉克。食材洗干净,猪瘦肉去腥,然后将全部食材放入煲内,煲1小时即可。
4.食积化热型
此类患者大都表现为口干、脘腹胀满、腹部灼热,心烦易怒,小便黄,大便臭秽或便秘。
推荐汤水:陈皮5克,谷芽15克,葛根20克,山楂10克,鸡内金1个,鲜芦根30克,猪瘦肉克。食材洗干净,猪瘦肉先腥,然后将全部食材放入煲内,煲1小时即可。
来源:杭州日报
大江东发布出品
大江东发布
一个你需要